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694626

据河北日报报道,来自河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河北全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2万人。

从年龄看,流入人口以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占比为88.2%。其中,20-29岁、30-39岁两个年龄段流入人口比例分别为30.2%和27.4%。

从受教育程度看,高学历人口占比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6.1%,其中大学本科占50.2%,大专占14.4%,硕士研究生占10.2%,博士研究生占1.3%。

解读:不久前才实现万亿城市“破零”的河北,又迎来了人口回流的成绩单。2万人,从数量来说,规模并不算大,但从时间维度来看,这是河北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用当地媒体的话说,是具有“拐点”意义的历史时刻。

雄安新区成为河北吸引人口净流入的关键区域。根据这次公布的数据,2024年河北有7个地区人口净流入,其中,雄安新区占31.1%。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设立近八年来,各项功能逐步完善。当前,央企在雄安设立各类分支机构300家,还有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扎根创业。

人口流向往往与区域经济活力正相关。曾有观点指出,地处京津冀地区,北京作为吸纳人口的主力,自2014年开始主动“减量发展”,作为人口外溢承接地的河北,在此前以“动批”为代表的北京商贸服务业外迁过程中,曾承接大量人口,2014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2万人。

但受产业发展限制,人口流向再次发生变化。表现在数据上,自2021年河北常住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同年,作为华北第一省会、千万人口城市的石家庄,常住人口也比上年末减少3.68万人。这是石家庄20多年来首现负增长,在当时引发不小的关注。

不过第二年(2022年),石家庄就扭转人口下滑趋势。根据眼下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石家庄常住人口净流入3.28万人,已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放在河北全省来看,除了人口净流入占全省超三成的雄安新区,省会石家庄和新晋万亿城市唐山的占比也均超过20%。

人才流向取决于就业岗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品质等各项因素变化。从当前河北流入人口的行业分布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占比最高的行业,达到12.9%。此外,占比较高的还有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12.5%、11.7%、11.3%。

就在2月5日,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河北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对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这也是河北连续三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此外,会上还提出,要抓住用好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动向

上海首次出台促工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规划土地政策

2月5日,上海规划资源部门首先正式发布上海市2025版《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聚焦产业形势态势和工业裉节问题、企业急迫诉求进行“攻坚”“突围”。这是上海首次全面系统梳理、集成现行产业用地政策,突出通俗易懂,方便企业查询掌握;针对裉节、难题,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政策举措。如首次明确统筹规划产业基地、联动飞地、科创高地和物流洼地的布局体系,首次提出着力推进创新型街区建设和创新型生态营造,首次明确工业用地期满再续要求等。

湖北实施支点建设七大战略

2月5日,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举行。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大会并强调,要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七大战略包括能级跨越战略、科创引领战略、产业倍增战略、枢纽提能战略、美丽湖北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区域联动战略。

济青联手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文件,在全国优化布局14个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中欧班列(济青)集结中心成功获批,济南与青岛将联合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据了解,以入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队”为契机,青岛将发挥与济南的陆海联动优势,加快构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格局”,推动建设黄河流域面向上合、辐射亚太的陆海贸易新通道。

重庆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联合布局打造成渝低空经济带

2月6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消息,在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成势方面,重庆市将加快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区、国家时空信息服务核心枢纽,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联合布局打造成渝低空经济带,推动跨省低空飞行架次年增长20%。在加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势方面,将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0个以上。

中泰高铁二期获批,预计2030年完工

据泰国总理府当地时间4日消息,泰国内阁当天上午开会批准呵叻至廊开段高铁工程,工程预计于2030年完工。泰国总理府发言人集拉育说,此次批准的是由泰国交通部提出的高铁二期工程,全长约357公里。作为中泰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泰高铁是泰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一期工程连接曼谷和泰国东北重镇呵叻,二期工程将延伸至泰国东北边陲廊开,实现与中老铁路衔接,可直接抵达昆明。

#声音

广东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

2月5日,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表示,企业是产业发展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强力支撑和砥砺奋进。

广东将全力支持企业作创新主角,大力推广深圳6个“90%”经验做法(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职务发明专利、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我们还将加强与广大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省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粤发展。”艾学峰说。

#数读

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2月6日,工信部网站披露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6个和2.9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6.7亿台,同比增长7.8%,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2.5亿台,同比增长8.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4亿台,同比增长2.7%;集成电路产量4514亿块,同比增长22.2%。

分区域来看,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京津冀地区实现营业收入8878亿元、同比增长17.8%,较1-11月提高0.6个百分点,营收占全国比重5.5%;长三角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5435亿元、同比增长8%,较1-11月提高0.2个百分点,营收占全国比重28.1%。

#放榜

全球汽车销量出炉:比亚迪位列第五,吉利进前十

2月5日,根据各大车企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整理,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出炉,丰田、大众、现代起亚位居前三,销量分别为1086万辆、902.74万辆、723万辆。

中国车企比亚迪以427万辆位列全球第五,较去年跃升4位;与此同时,吉利以333.6万辆的成绩首次跻身前十,位居日产之后。这是我国首次两家车企同时进入全球销量前十榜单。


据GlobalData数据,2023年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以超过302万的销量排名第九位;2024年比亚迪年销量攀升至427万辆,同比增长41%。

另据吉利之前发布的数据,2024年其销量增长达到22%,其中新能源销量148.79万辆,同比增长约52%,新能源渗透率约45%;海外销量122.18万辆,同比增长约2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