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榆林市委、市政府在《榆林日报》发表2025年新春贺词,其中提到榆林过去一年的经济情况。

2024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8亿元,增长6%,其贡献了全省21.24%的GDP,仅次于省会西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榆林再次坐稳了“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位置的同时,也拉开了与同一坐标系中其他城市的距离,向“万亿之城”的目标发起冲击。

增长6%

2024年,榆林GDP达到7548亿元,增长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0.7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二。

拉长时间线来看,2015年,榆林GDP仅为2621.29亿元,到2024年已突破7500亿元大关,十年间增长了近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4%,并且基本保持了每两年突破一个千亿级台阶的节奏:2017年突破3000亿元,2019年突破4000亿元,2021年突破5000亿元……

2022年,榆林GDP突破6000亿元大关,单年度增量达到1108.47亿元,并且反超洛阳,登顶“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2023年,榆林GDP突破7000亿元,排名全国第40位,再度实现“进阶”。

2024年,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经济版图呈现分化趋势。

榆林以7548亿元的经济总量巩固领跑地位,与第二梯队差距扩大至千亿级。鄂尔多斯以6363亿元保持追赶态势,宜昌(6191亿元)、襄阳(6103亿元)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维持中速增长,洛阳增速4.9%,总量达到5818.6亿元,尚待突破6000亿元关卡。

每经记者注意到,榆林GDP的增长,还体现在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


图片来源:榆林日报(陶明 摄)

2015年,榆林GDP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4.42%,2021年提升至18.23%,2024年这一占比直接达到 21.24%,仅次于省会西安。

这一变化轨迹,也反映出陕西经济格局正从“单核驱动”向“双极联动”转变。

从产业结构来看,榆林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二产主导”特征。

虽然具体数据尚未完全披露,但以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榆林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394.39亿元,占GDP总量的76.5%,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转型底牌?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资源型城市是榆林绕不开的“标签”。

其地处蒙陕晋三省(区)能源富集区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岩盐等资源储量极为可观。2023年,陕西省约80%的原煤、70%的天然气、43%的原油均出自榆林,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主力区域。

从全省经济数据中,亦能直观地洞察到榆林能源经济表现。

根据陕西统计数据,2024年陕西省能源工业同比增长8.0%,年内持续高于规上工业增速,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0.1%,年内持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此外,2024年陕西省原煤产量全国第3位,天然气产量全国第3位,原油产量全国第4位。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榆林。

不过,每经记者注意到,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煤炭市场的波动明显。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即便在传统需求旺季的取暖季也未能迎来预期中的反弹。

按常理推断,这一市场变化必然会对高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区域经济产生直接的冲击。那么,6%的增长背后,榆林还有哪些“底牌”?


具体来看,一方面,得益于资源禀赋优势的转化:依托1490亿吨煤炭储量,除了传统煤炭开采外,榆林煤化工产业链已延伸至聚烯烃、甲醇及各种化工产品领域,打造“煤头化尾,由黑到白” 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技术路线成熟、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的煤炭深加工产业体系,增强了煤炭工业的附加值。

近年来,榆林市相继建成国能榆林化工、延长煤油气综合利用等20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构建起了4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和一批精细化工项目的“4+8+N”项目支撑体系。

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成效开始显现。榆林的非煤产业占比正逐步提升。

在氢能“风口”下,榆林提出打造“西部氢能之都”的目标,并将氢能产业列为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华秦氢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运行、全球最大氢化镁储氢材料生产线在陕西榆林成功开车等,使得榆林氢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低空经济”是榆林另一大产业增长极。202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这意味着,榆林发展低空经济已经获得了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凭借其机场群及头部企业布局的优势,“低空经济”很大可能成为榆林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城市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年底,榆林市政府办发布了《榆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涉及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等21项措施,旨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榆林低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冲击“万亿之城”

经济的变化,对地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体现在产业领域,除了能源产业的延伸和新兴领域的布局外,榆林亦通过将能源禀赋转化为产业资本、再升级为创新资本。

如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和专业化的基金管理人,榆林打造了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实现了人才回流、技术就地转化,以及项目在榆林的招引落地。


来源:VCG211300548924

此外,榆林资本频繁出现在全国高端酒店收购市场中。如全球顶奢品牌希尔顿LXR酒店在中国的首次亮相,背后就有榆林资本的身影;君乐城堡大酒店和西安凯悦大酒店等高端酒店也被榆林能源资本收入囊中。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超过30宗酒店的收购,背后都有榆林资本的身影。

每经记者关注到,榆林GDP增长还体现在社会福利的提升上。

除了早年备受关注的免费医疗和“15年免费教育”外,榆林神木市实验中学在此前推出最高50万元年薪聘请老师、免费提供120㎡住房等福利,以高薪引才的方式,加大本土教育资源竞争力;利用无人机或直升机紧急转运患者,在榆林已有多起实际案例……

去年年底,榆林在人口政策上进行创新。2025年起,榆林市推出一次性生育补贴和育儿补贴。符合规定在榆林生育二孩最多可以获得补贴11000元,三孩最多获得40000元。

而在商业消费领域,最新的一则消息是,银泰百货已落地榆林。

数年的“高增长”,榆林也被视为进军GDP万亿之城的后备力量。

榆林官方也在2024年11月召开的“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报会中,提出建设“万亿之城”的冲击目标。

不过,GDP破万亿,是一座城市产业集聚、资本积累、人口集中、影响力跃升至新阶段的象征。

但客观来讲,榆林GDP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源产业。尽管榆林近年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新兴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人才吸引力也远远不够。

处在“转型窗口期”,榆林未来破局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从“能源利润池”向“技术创新源”的质变,我们亦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