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几十年前,我还是一个补锅匠,靠自己手艺为生,赚点辛苦钱。
有一次,我到了一个地方,走小路走错了闯到深山,幸好被住在深山的老人家收留了一晚。
在他家待了也就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觉得这个老人怪神秘的,我早就不当补锅佬了,但直到今天我都还忘不了他。
01
几十年前,我还是个补锅匠,靠着走街串巷维生,风里来雨里去,手上磨出厚厚的茧。
那时我没收徒弟,只养了一头驴,拖着家什儿,走村串镇,靠一副嗓子吆喝:“补锅、补壶、补盆——旧锅补一补,能用再十年!”
补锅这门手艺,虽说辛苦,却也能挣个温饱,每天一大早,我便牵着毛驴上路,沿街叫卖,遇上有锅坏了的,便蹲在巷子里支起炉火,敲敲打打一整天。
城里人家锅坏了,顶多添点补丁,可乡下不同,老百姓日子紧巴巴的,锅补好了能多用几年。
我常去的一些村子里,乡亲们见了我都热情,时不时会塞给我一个窝头或者一碗热粥。
有一次,我在一个村头帮一户人家补了个大锅,那妇人感激不已,说这锅还是她出嫁时候的,用了很多年了,坏了也舍不得铸掉。
我给补好了,她还非要让我留下来吃饭,我推辞不过,坐下吃了碗热腾腾的炖菜,竟觉得那是我吃过最香的饭。
但走街串巷的日子也并不总是顺利,有一次,我在一个镇上补锅,碰上一群地痞,见我独自一人,竟想强拿我的铁料。
我哪肯吃这个亏,死死护着家什儿,最后被热心的老汉和他儿子给救了。
老汉招呼我进家,还给了我一块干粮,叹道:“做手艺人不易啊,你这补锅的行当,走南闯北的,还是小心些。”我点头道谢,心里暗暗记住了他的好意。
02
那年秋天,我走到一个陌生的小村,补完最后一口锅,天色已晚,我想着赶紧回去,要不就得找个地方借宿。
那时候是秋分了,天黑得快,回去的时候天渐渐黑下来,我牵着小毛驴决定从近山的小路绕道去下个村,哪知走着走着竟误入了山里。
四面八方风吹得呼呼响,干枯的树叶剐蹭在一起发出的声音让我听着心里面发毛,我骑上毛驴想着赶紧走出去,越急慌我就越出错,竟到了山的深处。
夜色降临,周围黑漆漆的,冷风吹得山林瑟瑟作响,我看着周围高大的树木,正犯愁如何过夜,忽然看到山坑底下竟有一点微弱的灯光!
我心头一喜,赶紧摸索着下去,到了跟前一看,竟是一间土垒的小屋,屋顶压着些干枯树枝,烟囱里正冒着淡淡的炊烟。
我试探着敲了敲门,没多久,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老头站在门口。
他穿着老式的衣裤,腰间用布条系着,花白的胡子已经长得很长,眼神炯炯有神。他看了我一眼,大概猜到我是迷路的人,然后老人家缓缓地说:“天黑路难走,进来歇息吧。”
我感激地道谢,牵着驴进了院子,扫了一圈又牵出去,把它拴在一旁树上。
老人家住的这个小屋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木床,一个破旧的桌子,角落里堆着些干柴,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味道。
我们坐下来闲聊,我告诉他我是个补锅匠,走错了路,他点点头,不多言。
老人黝黑的脸竟然跟常年补锅烟熏火燎的我肤色不相上下。
大略扫了一圈,我见屋里没什么像样的锅碗,随口问道:“您老家里有没坏的锅啊壶啊?我可以帮您补,不收钱。”
老头沉吟了一会儿,起身去角落里翻找,拿出一个漏了底的铝壶递给我。
我接过来,摸了摸破损的地方,笑道:“这活简单,我这就给您补上。”
我从箱子里翻出焊料和工具,点起炉火,专心致志地修补。不一会儿,壶底焊好了,光滑如新。
我敲敲铝壶,笑着说:“好了,能再用好多年呢。”老头接过壶,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仿佛看出我手艺不错。
夜里,我和他在柴火堆旁坐着,他给我讲了许多以前和这座山有关的故事。
我问他姓甚名谁,为何独居深山,他只是淡淡一笑:“名字早没用了,人活着,何必挂念这些。”
03
第二天天刚亮,我准备离开,老头却喊住我,问道:“手艺人,你这些年东奔西走,能用到红铜吗?”
我一愣:“我有时候也用,但不多,红铜可是值钱物件。”
老头点点头,走到屋外,蹲下身子,轻轻刨开地面,露出一块块泛着红光的铜块!
我瞪大了眼睛,这么多红铜,得值不少银钱啊!这还是漏出来的,底下还不知道有多少。
我忍不住问:“老人家,这铜是从哪儿来的?”
他笑着让我别问了,都是以前的事。
“这些东西你能用上,就带点儿吧。”他语气平淡,却透着一丝意味深长。
我犹豫了一下,拿了几块适合带走的,心里怪不好意思,便翻出箱子里几样自己打的剪刀、锄头等递给老头:“这些给您,或许能用得上。”
老头看了看,接过锄头,握在手里颠了颠重量,满意地点点头。
我翻身骑上驴,朝他挥挥手:“老人家,多谢招待。若有机会再来拜访!”
他站在门口,微微一笑,目送我离去。
我顺着老人给我指的方向,骑着毛驴回到大路。
后来,我依靠那几块红铜打造了一批上好的铜器,赚了不少钱,也渐渐在镇上的手艺行里打出了名声。
可是,我再也没去过那座深山,再也没见到那个老人。
多年过去,我早已不再补锅,而那晚的经历却如昨日重现,我常常在梦中回到那间土屋,看见那老人立在门口,眼神深邃,像是藏了很多秘密。
如今我已成了那个老人家的年纪,每每回忆起,仍觉得那夜如梦似幻。我不知那老人的故事,也不知那些红铜的来历,但有一点我始终记得——
那夜的火光温暖如昔,那一地红铜,那个老人,我至今难忘。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