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6日电(记者邓浩然)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虽然已经过了春运最高峰,但8818次“慢火车”上依然挤满了携带大包小包行李的乘客。
早上7点06分,8818次列车准时从太原站2站台驶出。刚一上车,就有旅客感叹说,“这车不一样了!”
乘客登上8818次列车。新华社记者 邓浩然 摄
这趟列车是太原铁路局所属的4对公益性“慢火车”之一,也是山西行驶路程最长的公益性“慢火车”。自1991年运行以来,它已成为服务太行山区老百姓的“幸福车”。从太原到灵丘单程305公里,停靠16个客运站和19个乘降所(点),全程票价也只要34.5元。
过去的8818次列车,采用的是25B型客车车体,由于没有空调设备,每到炎炎夏日,车厢内闷热难耐,仅靠车顶上安装的几台电风扇带来丝丝凉意;而到了冬天,整个车厢则依靠燃煤锅炉的水暖器取暖,需要一直往锅炉里添煤。
噼啪作响的炉火,弥漫在空气中的炭火味,还有飘散在桌椅上的淡淡煤灰,陪伴旅客度过了34年。已经在太原生活多年的杨素枝告诉记者,“从我记事起,就坐这趟车,现在带着儿子坐这趟车回家,这趟车已经成了我人生记忆的一部分。”
杨素枝的家,就位于列车途经的五台山站所在的砂河镇,对于生活在五台山脚下的乡亲们来说,搭乘这趟列车走出大山,似乎是“最优解”。
改变发生在今年1月1日,列车迎来了全新的25G型空调客车车体,车上的服务设施得到了全方位的升级。
从2018年7月起,列车员赵利红就一直在8818次列车上工作。2024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她发微信朋友圈:“锅炉工‘黑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配发的自拍图上,虽然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但是白皙的脸上还是被煤灰染上了黑黑的印子。
左图为8818次列车曾经使用的锅炉;右图为赵利红朋友圈配图。新华社发
每到一站,被沿途乘车的老百姓誉为“好女娃”的赵利红就会麻利地招呼旅客上车下车,到了年底,她日常的工作内容又多了起来。耐心地为旅客介绍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帮助老人和小孩找到舒适的座位,碰到外地的游客,她还会主动为旅客提供旅行建议。
8818次列车途经的灵丘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都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许多乘客从儿时起,就是乘坐8818次列车走出大山求学,这一趟列车也承载着众多走出大山的希望。
乘车多年的大学生崔睿杰说,8818次列车是他乘坐多年的“校车”。上高中时,往返于繁峙县和忻州市区,这班“校车”总是准点到站。2年前,考上东北大学的崔睿杰,也是乘坐这趟列车,踏上远离故乡的旅程。这趟列车像暖心的大家长,陪伴莘莘学子度过求学岁月。
8818次列车上,乘务组精心布置车厢,营造新年氛围。新华社记者 邓浩然 摄
8818次列车所属的太原客运段京津车队的党总支书记侯婕告诉记者,中国的高铁里程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高铁到不了的地方,还有许多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慢火车”,对于追求实惠的沿途老百姓,没有什么比能够开到家门口的火车更暖心了。
在列车上工作多年的列车长吴林表示,自开行以来,8818次列车的乘车环境在变好,也目睹了沿途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但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一直没变,8818次列车将会持续服务好山区旅客。
11点44分,在忻州代县枣林站,8818次列车与对开的8817次列车相遇。一列装着游子的归心回到故乡,一列满载山区的希望驶向远方。
14点36分,8818次列车稳稳停靠在大同灵丘站。这趟承载着山区群众希望的列车,在太行深处续写着暖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