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生在哈尔滨,却在海南上学的宝宝,一旦临近寒假,你就犯了愁——非常狭窄的座位、散发不明味道的车厢、还有那漫长的2天2夜旅程。更别提刚起身时心脏猛跳如鼓、大脑一片空白,胸腔还有一股麻麻的阻滞感?这体验,简直让人欲哭无泪。


觉得自己只是累瘫了?抑或是家乡就在眼前的激动感?你不知道的是,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经济舱综合征”的可怕现象。它不仅威胁着久坐不动的旅人,更可能在不经意间,把本应欢欢喜喜的春节回家路,变成了一场与健康的生死时速。


经济舱综合征,也叫旅行血栓症,它是指在长时间的飞行/久坐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活动受限等因素,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变差,血液淤积,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诸如头晕眼花、心脏怦怦跳的现象。


图注:未动2小时就已酿成大祸!

为啥一下飞机或火车,有些人就得因为不适往医院跑呢?罪魁祸首就是——血栓

当血管壁因为Y症、感染或者物理伤害受而受损时,其暴露的内皮组织会激活血小板,使其聚集、黏附在血管壁上[1-2],这些血小板就会释放出化学信号,激活凝血因子(如因子X、凝血酶等),最终形成了能把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紧紧黏合在一起的纤维蛋白[3-4]。


图注:内皮损伤引发的血栓(初始形态)

上述所介绍的是血栓的正常形成过程和初始形态,但如果不及时清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蛋白越积越多,血栓就会不断壮大,逐渐变得坚硬且稳定,最后导致血管被彻底堵死[5]。


图注:被堵死的血管

而且,因为咱们血管有动、静脉之分,相对应的,血栓也跟着被分成了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大流派。比如血流速度快的地方发生的动脉血栓,它通常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中的污垢)的破裂。释放出胶原蛋白和其他组织因子,吸引游离的血小板,形成动脉血栓[6];

如果说动脉血栓是高速公路的连环追尾,那静脉血栓就像是下水道的淤泥淤积,这种血栓最爱在下腿的深静脉里扎根。血液在静脉内的异常凝结,导致血流受阻,从而出现血栓症状,也有人称其为—深静脉血栓(DVT)[7]。



下肢、堆积,是不是瞬间联想到了……经济舱综合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可不就是经济舱综合征嘛!

症状一样,成因也疑似相同,那为啥会有经济舱综合征这档子事呢?派派也搜罗了些相关资料发现,它和时间、环境、遗传这三个因素脱不了干系。

旅行时间

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就指出,旅行时间越长,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越高。一般来说,飞行超过4小时,患上传说中的经济舱综合征的风险大概为1/6000,但如果你是长途飞行(超过10小时)的硬核旅客,风险则会直接飙升3倍之多[8]。

环境因素

旅行时间长,也意味着你必须长时间“钉”在狭小的空间里,同时饱受低气压和低氧环境(如飞机舱内)带来的影响。这会导致你的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同时纤溶系统(负责溶解、清除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受到抑制,增加血液凝固倾向,促进血栓形成[9]。


图注:好消息:某航空公司预计推行站票版本;坏消息:谁告诉你,久站就安全了[10]?【狗头】

遗传因素

当然,除开习惯问题,有些人更容易患上经济舱综合征,还得是其内部基因的问题:Factor V Leiden突变[11]。

它是一个遗传性的“血栓促进器”,由于因子V蛋白对激活蛋白C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像胶水一样容易凝固,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3~8倍


图注:携带Factor V Leiden突变的人群显著增加血栓风险

那……干脆不坐长途交通工具了?不过,就算你避开长途旅行,下肢静脉血栓也不是就彻底绝缘了。别忘了,随着年龄的上升,慢慢下滑的身体机能,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静脉血栓或许也会不请自来[12]。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比如衰老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等血管舒张因子减少,内皮素-1等血管收缩因子增多,这一减一增,导致血管舒张收缩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血管壁弹性降低,血管内壁更容易受损[13]。


图注: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功能发生变化

而且,逐渐走下坡路的血管弹性,还会连带着静脉壁的柔韧性跟着下降。导致静脉压力上升,导致血流淤滞,形成了高压又低速的诡异局面,为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聚集扎堆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14]。


图注:静脉壁的柔韧性下降

氧化应激增加血栓形成

当然,怎能忘了活性氧(ROS)呢?随着衰老,身体中积累的过多活性氧不仅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还会损伤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从而导致血管中血液粘稠度增加,内皮屏障受损,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15]。

血小板功能异常

不仅损伤血液成分,老年人还有一个特点:血小板在聚集、凝结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更容易被激活。具体表现为血浆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如GDF-15)和Y症标志物(如IL-6、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增加血栓形成概率[16]。


图注:血浆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增加,血小板功能异常

(好像确实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真的关系很大啊!想看看更多血小板相关的研究?速速戳戳下方的小卡片,后台回复关键词血小板领取防血栓大礼!)

看起来,衰老+经济舱综合征,貌似是个双重“debuff”,老年人出远门,不论是为了帮子女带孩子还是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应当更注意防范血栓问题!


所以,面对这样的“隐形”刺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里派派送上三板斧:在飞机/火车上多活动活动[17]、穿弹力袜,以及药物预防[18]。


多动与穿弹力袜其实没有啥好细讲的,派派主要跟大家讲讲药物预防: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口服抗凝药(DOACs)。

它们都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和IIa发挥抗凝作用,两者区别是?LMWH需皮下注射,而DOACs口服即可,长途飞行前,不妨给自己备上几粒DOACs~

行文至此,派派也希望读者们的每一次出发,既能享受归家的喜悦,也能时刻守护自己的健康。毕竟,平安抵达的欢聚,才是春节最动人的年味。





—— TIMEPIE ——

我们不是必须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老”,这里是专注“长寿科技”科普的TIMEPIE,为您带来最前沿、最热门的抗衰资讯。Timepie“返老还童”大赛正式开启!将独家采用首个基于中国人数据库、专为中国人开发的DNA甲基化时钟作为评判标准,以确保结果更精准、便捷和直观。本次大赛仅需一次甲基化检测即可加入,榜单前三名将共享20w奖金。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小窗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