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生知识漫天飞的今天,大家对饮食健康格外上心,每一口吃进肚里的食物都得琢磨琢磨。最近,鸡蛋就被推到了 “风口浪尖”,各种说法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言之凿凿地说鸡蛋是心衰的 “催化剂”,吓得不少心脏不好的人对鸡蛋敬而远之;还有研究称每天多吃一个蛋,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这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好好吃了?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
李阿姨的烦恼:鸡蛋成了 “罪魁祸首”?
62 岁的李阿姨,是个生活规律、注重健康的人。每天清晨,她都会给自己准备一份简单又营养的早餐 —— 两个水煮蛋。在她的认知里,鸡蛋富含蛋白质,是补充营养的好东西。可最近,李阿姨却被身体的一些变化搞得心烦意乱。
那几天,李阿姨总感觉浑身不对劲。先是身体莫名其妙地酸痛,就像干了重体力活一样,肌肉又酸又胀,哪怕好好休息也缓不过来。胸口也闷得慌,像是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喘气都不顺畅。这种难受的感觉让李阿姨坐立不安,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这天,李阿姨和邻居刘姨在小区花园里聊天,忍不住把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刘姨一听,立刻皱起眉头,关切地问:“你平常饮食有没有啥不健康的习惯呀?” 李阿姨愣了一下,认真回忆后说道:“我吃得挺健康的呀,一日三餐规律得很,就是每天早上会吃两个鸡蛋。” 刘姨听了,眼睛一下子瞪大了,着急地说:“问题说不定就出在这鸡蛋上!我在网上看到,鸡蛋吃多了会得心血管疾病,你可别再吃了。”
李阿姨听了刘姨的话,心里犯起了嘀咕。鸡蛋不是大家公认的健康食品吗?怎么突然就成了引发心脏疾病的 “元凶” 呢?她越想越困惑,可又不敢完全不当回事,毕竟自己身体确实不舒服。这小小的鸡蛋,难道真有这么大的 “威力”?李阿姨决定,先搞清楚这鸡蛋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再决定还吃不吃。
心衰与鸡蛋:真的有关联?
要说清楚鸡蛋和心衰的关系,咱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衰。心力衰竭,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病,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就像是心脏这个 “发动机” 快报废了,没办法正常工作。引发心衰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是常见的 “导火索”,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这些疾病也可能 “拉心脏下水”。而且,对于本身就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感染、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甚至过度劳累,都可能成为诱发心衰的 “扳机”。
有人说,心衰患者不能吃鸡蛋,理由是鸡蛋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让胆固醇升高,加重心脏负担。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实际上,人体中的胆固醇大部分是自身合成的,从食物中摄入的只占 20% - 30% 左右。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适量吃鸡蛋不仅不会有危害,反而还有好处。要知道,心衰患者常常会出现肌少症和恶液质,身体虚弱得很,正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鸡蛋可是 “蛋白质宝库”,里面的蛋白质不仅丰富,还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就像给虚弱的身体注入了一股 “活力剂”,是心衰患者补充营养的优质选择。所以,说鸡蛋是心衰的 “催化剂”,这可真是个大误会。
浙大研究:鸡蛋真的是 “健康杀手”?
就在李阿姨纠结要不要继续吃鸡蛋的时候,网上关于鸡蛋的另一个说法又引起了她的注意 —— 浙大研究称每天多吃一个蛋,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这消息一出来,可把不少人吓得不轻。鸡蛋,这个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真的这么危险吗?
2021 年 2 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分析了美国 52 万人长达 16 年的随访数据,结果显示鸡蛋与胆固醇摄入和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率有关。具体来说,每天额外多吃一个鸡蛋,过早死的风险增加 19%,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16%,死于癌症的风险增加 24%。哪怕每天只多吃半个鸡蛋,全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 7%。这数据看着确实吓人,李阿姨心里更慌了,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她,这下彻底没了主意。
不过,先别着急恐慌。论文研究的作者也提醒大家,这项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国人,不同国家的人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遗传因素都不一样,研究结果不一定能套用到其他国家。咱中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也做过一项针对超过 50 万人的研究,结果和浙大的研究大相径庭。研究发现,和基本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鸡蛋的人,心血管事件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 11%、18%。这两个研究一对比,是不是让人更迷糊了?其实啊,这也说明饮食和健康的关系很复杂,不能简单地根据一项研究就给鸡蛋 “定罪”。
那到底每天吃多少鸡蛋才合适呢?我国膳食指南给出了明确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周应该摄入蛋类 300 - 350g,换算下来差不多是每天 1 个鸡蛋的量,而且蛋黄蛋白都要一起吃。美国心脏协会也表示,健康人每天吃一个完整的鸡蛋,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益处。当然,如果是身体情况特殊的人群,还是得咨询医生,让专业人士帮忙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鸡蛋的 “雷区” 吃法:小心伤肝又致癌
虽说鸡蛋是营养佳品,但吃不对,也可能带来麻烦。下面这几种鸡蛋的吃法,大家可得注意了。
炸鸡蛋和虎皮蛋,这种经过高温煎炸的鸡蛋,虽然口感酥脆,深受不少人喜爱,但从健康角度看,简直是 “健康杀手”。在高温煎炸的过程中,鸡蛋里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就像被一场大火烧光了一样。更可怕的是,油炸后鸡蛋内部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有害物质。想象一下,这些有害物质进入身体后,就像一群 “小怪兽” 在身体里捣乱,长期摄入会影响肝肾的正常功能,甚至还会增加患癌风险。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大家还是尽量少吃炸鸡蛋和虎皮蛋。
还有生鸡蛋和溏心蛋,很多人觉得生鸡蛋营养丰富,溏心蛋口感嫩滑,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但他们不知道,未完全煮熟的鸡蛋暗藏危机。鸡蛋里可能携带有沙门氏菌、抗酶蛋白等有害物质,一旦吃进肚子里,这些 “坏家伙” 就会开始破坏身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让人上吐下泻,食物中毒。生鸡蛋里的胰蛋白酶还会抑制胃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没被消化的蛋白质跑到大肠里,在肠道菌落的作用下腐败,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就像 “垃圾” 一样,需要肝脏来清理,大大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麻烦,吃鸡蛋的时候,还是把它完全煮熟为好。
最后要说的是毛鸡蛋,也就是没有完全孵化的鸡。这种鸡蛋的营养价值远远比不上新鲜鸡蛋,就像发育不良的幼苗,没什么营养。而且,毛鸡蛋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那些看不见的细菌、病毒在毛鸡蛋里肆意生长。经常吃毛鸡蛋,就等于把这些有害微生物吃进肚子里,对身体健康的威胁可不小。
李阿姨了解完这些关于鸡蛋的知识后,心里有了底。她知道,鸡蛋本身是好东西,只要吃对了,就能为身体补充营养。那些关于鸡蛋的谣言,可不能再轻信了。在饮食这件事上,大家也得像李阿姨一样,多了解科学知识,别被一些片面的说法误导,这样才能吃得健康,身体倍儿棒!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