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驿站”教室,老师们正在和宝宝互动玩耍。(图片由鄂尔多斯市卫生健康委提供)

不久前,鄂尔多斯市康巴什青春山街道办事处神华康城社区的“萌宝驿站”新增了鄂尔多斯市首个乳儿班,面向6至12个月大的婴幼儿设立6个托位,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婴幼儿的睡眠、陪护、喂食等托育服务,这让住在神华康城的郭娟心动不已。

“如果把孩子放到萌宝驿站的乳儿班,我就能安心上班,也不需要老人辛苦来家帮忙带娃了。可是,孩子这么小,先开始我很担心,驿站的老师告诉我,可以让家长先陪同,温和式入园,等孩子适应了就可以全日托了。现在,孩子来了一周多了,适应得挺好,驿站后勤的婆婆们做的餐,孩子很喜欢,管理也很专业,孩子放在这儿,我挺放心的。我是二胎妈妈,有自己的工作,现在终于能安心上班,踏实工作了。”郭娟说。

郭娟所说的“萌宝驿站”是自治区首批15个社区托育服务试点之一,于2024年3月投入使用,共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等5个班级,招收6个月至36个月龄宝宝,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就近就便的普惠托育服务,满足家长边带娃、边工作的需求。

乳儿班设置了独立的活动区、休息区、清洁区、备餐区等,还配备了益智玩具。班里现在有3名小宝宝。老师们会开展一系列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的保育与早期养育服务。婴幼儿的餐食由天然食物制成,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辅食制作。乳儿班还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每位婴幼儿的睡眠、陪护、喂食等工作。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项目,对于认定的普惠托育机构,按照实际入托数给予3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对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的,落实与托育机构同等的生均补贴政策;发展城市社区、农村牧区托育服务,城市覆盖率超80%,农村就近纳入城市一体化管理;支持社会力量、用人单位、医疗机构兴办托育机构、提供托育服务,推进“医育结合”。

鄂尔多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春梅说:“今年,鄂尔多斯将不断有效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扩大‘萌宝驿站’试点范围。每个旗区至少建设1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并给予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专业人员就业补贴等待遇。”

小托育,“托”起大民生。鄂尔多斯着力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利用社区综合体及国有闲置资产,推进“萌宝驿站”社区智慧托育点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构建基层医疗机构、托育机构、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家庭照护+机构照护+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的“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

而这只是内蒙古多普惠托育机构的一个缩影。在内蒙古,遍地开花的“萌宝驿站”、托育中心,让内蒙古幼儿“有所托”成为现实。

2022年底,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门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的若干措施》,2024年12月25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开展社区托育服务规范、回应性照护等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不断加大对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供给。举一纲而万目张。2024年,内蒙古“萌宝驿站”社区托育服务试点范围扩大到35个,单独提供托育服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达20家,首批升级改造的科学育儿指导站达到30个,将优化生育政策项目列入基本公卫,新建“暖心家园”78个……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托育机构1870家,总托位数10.05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2个,让幼有所育、幼有所“托”。(记者 王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