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拒奶、经常哭闹不安、腹胀、呕吐、体重不增、便秘,以及身上反复起湿疹、拉粘液血丝便等。在育儿过程中,你是否曾被以上问题困扰过。对于小宝宝来说,食物不耐受就像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隐形绊脚石”。



与食物过敏不同,食物不耐受不会立即引发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而是悄悄地在消化系统或其他生理机制中导致非免疫性反应,从而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包括营养吸收障碍、炎症反应、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代谢影响、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利用受阻,甚至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

那么,如何辨别孩子的食物不耐受呢?

今天,临床营养科的马啊琴医生将带领大家通过综合观察症状、分析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及可能的食物挑战测试等方法来辨别。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判断孩子的食物不耐受情况。

1. 观察症状和模式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伴有腹泻、呕吐、胀气等。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

行为变化:如突然变得焦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生长发育: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增长迟滞。

食物日记:记录孩子摄入的食物与之后的症状关联,找出可能的触发食物。

2. 病史询问

家族史:询问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否有食物不耐受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既往史:了解孩子是否有特定的食物过敏史或食物不耐受历史。

3. 医学检查

血液测试:可以检测某些食物不耐受的特异性抗体,如IgEIgG4抗体。

粪便测试:检查是否存在特定食物成分的代谢产物。

尿液测试:有时用于检查特定营养素的水平,如乳糖不耐受时的乳糖利用情况。

4. 食物挑战测试

口服食物挑战:在医生监督下,逐渐引入疑似触发食物,观察是否出现症状。

去除饮食试验:暂时去除可能的食物,观察症状是否改善,然后逐一重新引入食物进行测试。

5. 专业建议

咨询儿科医生或营养师:他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可能包括详细的饮食计划、营养补充方案等。

6. 家庭支持

教育家庭成员:了解食物不耐受的基本知识,共同维护孩子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注意事项

在进行任何诊断或测试之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疗人员,避免自行诊断或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不同,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但治疗方法和潜在的健康影响有所不同。

希望通过上述方法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孩子的食物不耐受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治疗措施。为了宝宝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

文字|临床营养科 马啊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