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传来喜讯,鄂尔多斯市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中再创佳绩,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实现“五连冠”。
鄂尔多斯市营商环境何以实现“五连冠”?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落实自治区有关部署要求,聚焦“闯新路、进前列”,始终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倾力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努力以环境之“优”,夯实经济之“稳”,推动发展之“进”。
突出全局谋划,广泛汇聚营商工作合力
鄂尔多斯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实行顶格协调、高位调度、集成作战、扁平推进的工作模式。连续3年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突出全盘部署、全局谋划。率先在全区成立主抓营商环境的市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负责政策研究、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调度考核等相关工作,切实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推行月调度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存在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改进提升。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开设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鄂尔多斯聚焦》,打造暖城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推动形成快交办、快核查、快处置、快回访的问题办理机制,聚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在全区率先上线运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将各项重点任务全部纳入平台数字化、清单式调度,依托平台进行任务催办、数据统计、问题汇总等,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质量、效率双提升。
优化顶层设计,精准推动营商政策迭代
把强化政策支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率先在全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针对性出台《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条例》《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明确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职责,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权威性、实效性和法律约束力,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参照上海、深圳、北京等一流城市典型做法,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到5.0改革举措,先后发布6版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推出1100余项改革措施,全力打造行政效率最快捷、服务管理最规范、企业投资最便利、法治保护最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紧盯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需求,制定促进新时代“两个健康”30条措施,出台落实“六个工程”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一揽子政策,推出“人才新政双30条”“科技新政30条”2.0版,出台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深度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政企联通,全面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
从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等群体中公开招募两批次35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开展“实景式”“暗访式”“沉浸式”办事服务体验,重点梳理社会公众和经营主体共性需求、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延伸监督服务“触角”,及时汇总分类处理,形成“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在实践中提升、在改进中优化。累计解决了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内企业员工通勤难、东胜区城市商业区夜间停车难等237个问题,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组建“蓝马甲”专兼职帮代办队伍,2024年为全市278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1318项帮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计划投资858亿元。深入实施助企纾困“十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万名干部助万企”“暖城·暖企”等活动,累计服务企业7.3万余户、解决问题4500余个,达成订单59万余件、金额280亿元。在全区首创“暖商保”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政策,为全市个体工商户提供“1+N”保险保障定制服务,惠及22万户个体工商户。
坚持一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政务环境。推行“极简”审批,强化“极优”服务,拓展“蒙速办·鄂能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市1.4万项事项纳入“综合一窗”受理,受理率100%。高效落实国家层面两批次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178项“一件事”联办事项实现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办理,累计办件11万件。首创“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模式,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创建全区首个“无证明城市”试点,311项事项384项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
打造一流市场环境。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新业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实施金融赋能行动,设立“5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涌动,鄂尔多斯22家企业上榜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数量居全区第一。 聚焦提质、降本、增效,通过推进“以数治税”、提升投资贸易管理国际化水平、完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效能等措施,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涉企服务。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78.2亿元,市场主体增长7.1%,达到34.1万户。
打造一流法治环境。扎实推进平安鄂尔多斯、法治鄂尔多斯建设,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出台《鄂尔多斯市平安建设条例》,打造“法润暖城”政法系统党建品牌,构建“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优化涉企案件办理,推行“一次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好”诉讼服务模式和“快速”审执工作模式,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2天,首执案件平均用时缩短29天。建立70个基层法律服务站,在全区率先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工作站全覆盖。全区首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新模式,基本实现纸质卷宗“不见面”、庭审全程“数字化”、语音识别“加速度”、电子档案“一键转”。打造全区首家“12368”诉讼服务热线集约运行模式,月平均在线时长1900小时,热线办理反馈率100%,工单回访率100%,接通率和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出台《信用审批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构建全区首个“不动产登记+信用”数据在线信用核查体系,探索推进“信用+公共交易资源”“信用+企业管理”等场景应用开发,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升至全国第23位、全区第1位。
打造一流社会环境。加大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表彰奖励和人文关怀,做好引进企业随迁家属就业、入学、就医等生活保障。大力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与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建成投用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在京沪深设立人才飞地,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进入“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前50强,中国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33位。多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鄂尔多斯市将坚持站位发展全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尊重经营主体、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细化助企为民举措,倾力打造全流程规范、全链条服务、全覆盖监管、全方位保护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各项指标全面进入全国优秀行列,努力创造更多鄂尔多斯经验,为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贾江)
来源: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