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蔡雯 2月5日,肇庆市召开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对《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下简称《方案》)进行解读。
据悉,《方案》的出台是为加快推进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简称“科教创新走廊”)建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积极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要素外溢转移,打造肇庆科教创新主平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科教创新走廊核心区东起肇庆高新区,西至端州双龙产业园,依托S8、G80等主要交通廊道为发展轴,涵盖端州区、鼎湖区、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全域和高要区、四会市中心镇(街)及相关区域。走廊两头大中间呈狭长带状,目前有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和重点企业1500多个。
《方案》提出,以促进产教科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一年见雏形、三年出成效、五年大发展、十年立标杆”为目标,努力打造资源密集和服务链条完善的教育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为肇庆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指出,2025年,科教创新走廊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基本构建成型,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使用。2027年,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的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发展成效显现,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双新”(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和3个以上小试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260家、每年净增10家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件,高校院所技术交易额年增速20%以上,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团队等大幅增加,确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6%。
围绕目标,《方案》提出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行动、实施科技创新效能提升建设行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建设行动、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建设行动、实施向外融合对内赋能建设行动、实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行动等“六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