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早谋先,紧抓快干,在新的一年勃发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新气象……步入2025年,佛山正在展现新的面貌。在不到一个月内,佛山已连续引进山东鲁文医药大健康项目、正泰集团华南总部、上海爱餐机器人项目以及奥克斯800万套智能家用空调生产基地项目四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累计超100亿元。招商引资气势如虹,为佛山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新动力。

在这背后,佛山擂响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战鼓。1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这个新佛山,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新在发展动力更加充沛,新在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新在文化价值更加彰显,新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在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佛山市委明确提出,今年将着力在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包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制造业当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

勇挑大梁,多作贡献。围绕推进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佛山不仅将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建设“10+N”千亿级产业集群,还将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打造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环两江先行区”),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力促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更好担负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使命。


文华公园。容铸华/摄

产业再攻坚

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工业企业超1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万家、拥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佛山这片发展的热土、兴业的福地上,改革发展、创新创业的大潮澎湃,特别是产业硬实力突出,展现出全国制造业大市的韧劲与潜能。

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05.87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31.3%。其中,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88个,五区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目标……2024年是佛山承压向前的一年,也是埋头蓄势的一年。去年四季度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加快冲刺全年任务的同时,也提早为新一年拼经济、促转型、谋发展谋划布局。2025年,佛山共177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总投资近60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三。


佛山正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图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佛山新城。戴嘉信/摄

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底气,就要把握关键。制造业是佛山的基本盘,推进制造业当家是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10月,佛山市委就提出,要“再造一个新佛山”,不能单靠传统产业“一条腿”走路,需要通过招商引资把新兴产业做起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两条腿”走好路。今年1月,佛山进一步明确,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推动新旧动能共同发力、稳健转换,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

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是佛山厚实的家底。“再造一个新佛山”,首先要“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实际上,佛山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全市超过72%的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

接下来,佛山将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例如,实施效率升级行动,紧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化新一轮工业技改,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实施产品升级行动,推进“AI+”赋能产品创新、功能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实施价值升级行动,坚持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塑造一起抓,打造更多广受欢迎的“佛山优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陶瓷、纺织、家具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佛山通过发展和应用工业机器人,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戴嘉信/摄

与此同时,佛山将推动新兴产业生强枝,瞄准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半导体芯片、新型显示、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突破,带动产业结构和层次整体跃升。

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佛山还将完善新赛道主动发现、前瞻遴选、产业孵化机制,科学布局绿色氢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开辟应用场景加速产业化进程,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

加大转型力度,佛山正在掀起新兴产业招商热潮。1月11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的正泰华南智能集成配电产业基地及华南总部项目落户佛山市南海区,产品包括高压、特高压及新能源智能电力装备等,达产后年产值约20亿元。而在此之前,投资20亿元的山东鲁文医药大健康项目也签约落户佛山。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彰显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未来,也将为广东制造业当家挑起大梁。

城乡再平衡

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


“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新产业,也需要发展新路径。在这方面,佛山积极出招。

前不久,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佛山代表团透露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新举措、新思路。其中之一就是精心打造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环两江先行区被首次提出。这意味着,佛山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将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佛山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去年,佛山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有序推进,佛北战新产业园加速成形,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获批立项,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成效明显。从数据上看,佛山5个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2个镇GDP超千亿元,区、镇、村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今年,佛山明确提出,以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扭住发现价值、重塑价值这个关键,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努力交出“三年初见成效”的高分答卷。

如何交出高分答卷?

环两江先行区就是其中一个撬动发展空间的新支点。

西江,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北江,自古以来便是岭南地区的关键航道与水上交通线。二者在佛山交汇,推动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河运、发电等发展壮大。

一直以来,江河资源都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从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沿江发展有利于建设完善的水运交通网,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经济上看,完善的交通设施可以带动发展航运、港口经济,同时又可以通过提升沿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能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佛山提出的环两江先行区,就是希望把西江和北江沿岸的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强化市级统筹、规划引领、镇村协同、要素保障。

换句话说,这一举措就是佛山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激发城乡发展潜能,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新动作。

当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美丽的沿江生态串联起沿江地区的文旅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要素和人才将被吸引过来,沿江地带将实现一体化发展。

未来,佛山还将在强区促镇带村行动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继续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实施首席设计师、乡村规划师、社区建筑师等制度,打造更多像千灯湖一样美丽的城市公共空间。

文旅再发力

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


以制造业闻名国内外的佛山,是一座够“硬核”的城市,工业基础厚重,产业蓬勃发展。但佛山也是一座“软”的城市,这里江河纵横、山环水绕、景色宜人,有着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和广府文化特色,文旅融合发展欣欣向荣。

今年春节前后,佛山共举办超过700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以兴文旅带动促消费、拼经济。

打造有活力的文旅,佛山持续发力。

今年佛山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的融合发展思路,传承发展岭南广府文化,认真做好文旅搭台、经济唱戏这篇文章。同时,还强调要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


佛山春节文旅氛围浓厚,吸引外国人打卡体验。廖明璨/摄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佛山文旅资源丰富,但五区景点相对分散,深度游的吸引力还不够。要想打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必须将各个景点串起来,使之成为全域旅游版图中的重要节点。

因此,佛山提出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四山两江”,指的是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以及西江、北江,可谓浓缩了佛山自然山水的精华。

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拥有“中华第一牌坊”的顺峰山公园,是被网友热捧为“去一次就爱上”的打卡胜地;皂幕山自北向南绵延11公里,是“佛山第一峰”;南丹山拥有大量原始生态云林,被誉为“亚热带动植物博物馆”;西江和北江,奔流不息,两江之间,水网密布……这四座山、两条江,正是佛山文旅产业的几张王牌。

佛山打造“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发展文旅产业,不仅是要展示佛山之美,本质上是要做大消费经济、提振第三产业,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同时,通过文旅产业塑造新的城市IP,让佛山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春节假期,佛山还整合市、区、镇(街)三级文商旅资源,推出春节文旅消费补贴、消费券、打车补贴等补贴项目和活动,全市共推出300多场次促消费活动。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一直以来,佛山都以“工业大市”闻名。其实,佛山既可以是工业大市,也可以是文旅强市。放眼国内,上海、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都是如此,两个IP都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效益。

接下来,佛山将突出全域资源整合、全链产业融合、全季人气聚合,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即全域统筹文旅特色资源,加快佛山“福喜”文旅IP建设,全域优化提升文旅产品和旅游路线,重点打造“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全链拓展文旅发展空间,做好“文旅+千行百业”大文章;全季策划文旅精品活动,努力实现文旅产业“季季红”“全年热”。

佛山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居全省前列


“再造一个新佛山”,营商环境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前不久,《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出炉,佛山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居全省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评价中,全省共21个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获得推广,佛山占了其中3个,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分别是创新经营许可远程勘查新模式、首创“创享易”+“院士服务站”一站式集成科创税收服务、建立供水接入工程建设投资分担机制。


近年来,佛山发力招商引资,引进建设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图为邦普循环新基地。张梓望/摄

此前,佛山还入选2023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特别是在“创新要素完善”“监管机制创新”两个维度走在全国前列。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创新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驱动力。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佛山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对标国际国内最好最优标准,打造“益晒你”服务体系。例如,在全国首创企业登记24小时智能审批,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照通行”改革,“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还在全省率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民营企业专项服务行动,很多创新做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此外,佛山还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动态优化“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举全市之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佛山久久为功。为确保营商环境改革不止步,各项措施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按照“一年一评估”“一年一修订”“一年一发布”的原则,不断更新《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

营商环境的优化,为佛山带来积极、深刻的变化。目前,佛山经营主体数量已超过170万户。2024年,佛山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10个,签约投资总额达4091.96亿元人民币。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推动“再造一个新佛山”


“再造一个新佛山”,关键在人

今年初,佛山围绕“再造一个新佛山”发出总动员,也提振了党员干部二次创业的精气神,并强调要全面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佛山把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提到空前高度,希望锻造一支堪当“再造一个新佛山”重任的干部队伍。

佛山市委提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深入实施“苗圃计划”,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注重老 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既看能力又看潜力,既看年头又看劲头,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大干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交流培养力度,选派干部到改革发展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摔打磨炼,在火热实践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让干部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选人用人是关系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怎样选好人、用好人?把好导向关至关重要。

“重基层、重实干、重担当”“用人看状态、看能力、看业绩、看贡献”,坚持“选干部就要看业绩、出业绩就优先出干部”,佛山将通过树牢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

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放眼长远、着眼全局,注重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必须早谋划、早部署,注重徐徐用力、久久为功。

“再造一个新佛山”,是对佛山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全面升级,也是对佛山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作风的重大考验。当前,佛山经济发展处在转型关键期,迫切需要干部具备勇于开拓、善于破局的能力。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眼中有光、手中有招、脚下有力,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佛山市委全会报告对全市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要有走在前列的决心,要有勇挑大梁的担当,要有敢闯新路的魄力,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

挑战与机遇向来并存。站在历史交汇的节点,佛山面对的挑战,赋予干部队伍巨大的成长机会。新的历史时期,佛山从干部队伍建设入手破解发展难题,锻造出一支能当大任的强悍“铁军”,正当其时。



佛山发布编辑部

来源:南方+

编辑:冯园芳

审校:陈婉萍、刘燕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