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海“新春第一会”如期召开,同时发布了《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的“新春第一会”都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在过去七年里,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已颁布1101项任务举措。在今年的8.0版行动方案中,从市场准入、劳动就业服务、金融服务、纳税等方面入手,以58项举措进一步优化上海市营商环境,并首次重点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2025年,上海亮码检查将成为常态。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在市场准入方面,针对企业登记重复填报资料等问题,推进“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数智化升级,推广应用信息库,推进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智能申报、跨区经营场所备案和企业分支机构登记集中办理。对于重大工程项目,探索制订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和重点项目审批名录,对未纳入重点项目审批名录且符合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要求的建设项目,按照规定可免于办理环评手续。并提升区级审批审查中心“一站式”服务效能。
今年,上海将升级公共就业招聘平台,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高质量建成50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并探索劳动监察仲裁案前化解机制。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探索建立以不动产、股权等作为信托财产的登记及配套机制。纳税方面,将优化“纳税缴费”一件事功能应用和多语种多渠道税费咨询服务体系。
在解决商业纠纷方面。上海提出要深化数字法院建设,优化临时仲裁制度机制,加快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支持商事调解组织按照市场化运作。以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明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资格预审项目准入范围,在政府采购工程中预留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招标;保障民营建筑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将企业外省市工程业绩和处罚信息纳入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等促进市场竞争。同时,完善办理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和配套制度,完善重组和破产重整机制,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庭外重组。拓宽破产管理人在线查询破产企业信息的范围。
在优化为企整体服务方面,上海也推出了多项举措,其中,在政务服务中,新推出一批“一件事”改革事项,打造覆盖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服务体系。推动“一业一证”全程网办。建立电子证照数据异议处理机制。完善告知承诺信用信息无感核查和归集应用机制,探索开展告知承诺制“叠加式”改革,对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准营项目实施“一次承诺、一次审批”。开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行动,实现高频事项“线上专业人工帮办”全覆盖。并依托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渠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对于异地办理,要减少跨区域经营企业对同一事项的重复办理,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按需开设远程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市内通办、长三角跨省通办。还要优化12345为企服务网上专项通道,做强“线上人工帮办”服务,助力企业高效办事。
在政策服务中,上海提出对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同向发力支持企业和产业发展。普惠性政策听取意见原则上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新出台的惠企政策文本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直奔主题。此外,要建立“处长(科长)讲政策”制度,多种方式开展惠企政策解读,增强政策解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做好政策精准推送和申报提醒等智能服务。优化“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拓展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覆盖面。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及时纠正地区之间不良竞争行为,进一步深化对企业跨区迁移的管理和服务。
8.0方案听取了大量一线基层干部的意见。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方案中还特别提到,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无还本续贷政策。推广涉诉企业信息澄清机制及司法信用数据共享共治机制,降低企业因涉诉被停贷、抽贷的风险。优化市融资信用平台功能,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融资产品创新研发和供给,助力银企对接和融资撮合更便捷。优化金融惠企“政策包”和“服务包”,吸引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入驻融资服务中心。并积极打造“海聚英才”赛会平台,深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制订实施多方参与的上海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及时更新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和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聚焦重点产业强化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同时,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完善多层次保障性租赁房供应,加大各类人才公寓、租赁房和过渡性“客栈”等供给,打造一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在涉外服务重点,上海提出要依托“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及海内外媒体平台开展多语种营商资讯和涉外政策发布,开展“可视化”、生动活泼的政策解读。面向全球开展“潮涌浦江、投资上海”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优化浦东、虹桥国际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打造入境服务第一站。优化企业商贸出访审批流程,服务好“走出去”。
方案还发布了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优化协同监管机制,在餐饮、药品、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构建“采信、评信、用信”信用监管闭环机制。对电商平台开展分级分类信用监管。依法拓展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市场等领域的轻微违法不罚事项,细化减轻处罚情形,减少实施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支持“一江一河”沿线等符合条件的区域发展文旅特色集市、街头艺人等新型业态。编制企业合规经营手册指引,主动开展企业经营合规指导。
同时,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避免重复查、多头查,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在各行业领域形成“无感监测”对象清单和“无事不扰”事项清单,对清单内的企业和事项原则上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只做触发式检查。强化分级分类检查。对综合评价高的企业原则上少检查,对综合评价低的企业严检查。对可以通过非现场检查方式达到行政检查目的、且未发现违法行为的,一般不再进行现场检查。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举措中,方案提出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有效遏制恶意滥用举报权利的职业索赔行为。对编造传播虚假不实信息、以处置负面信息为由要挟企业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打击并惩治涉企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严防“超权限、超范围、超期限”查封、扣押、冻结。归口接收审核异地公安机关刑事办案协作请求,支持商协会和法律服务专业机构参与,促进跨区域执法公平公正。深化“沪企管家、护企有我”线上专窗建设,与“蓝鲸”护企工作站线下服务融合。开展“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司法护航工作,纠正涉企“小案重罚”“过罚不当”等监管执法行政违法行为。还要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监督问责机制,开展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全面排查。
除此之外,上海还在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要求,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