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

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夫人

享年105岁

严倬云生于福州,其祖父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其1949年与辜振甫结为连理,台媒称其“一生亲历百年来社会之变迁”“为台湾近代史上举足轻重之人物”。生前曾多次回到故乡福州,故乡的好山好水、乡音小吃,让她难以忘怀。

0 1

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慈善家

严倬云出生于福建福州

其祖父为中国近代史上

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


严倬云是严复的三孙女、严叔夏的大女儿。1919年元旦,经陈宝琛介绍,严复的三儿子严叔夏与台湾巨商林本源家族的林慕兰结婚,婚后俩人就定居在郎宫巷。

1920年,严倬云出生于三坊七巷的郎官巷,幼时在福州进德小学上学,1941年随母亲到上海后,考取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1946年,她辗转赴台湾,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婚礼在台北中山堂举行,证婚人是连震东。辜振甫夫妇结婚50余年,鹣鲽情深,育有3子3女。


辜严倬云热心社会公益

长期投身妇女事业

为中国台湾妇女界领袖

并曾参与多个国际妇女组织

伸援世界弱势

2006年,凭其诸多善举

荣膺“世界杰出妇女领袖奖”

马英九5日在脸书发文感念“辜妈妈”热心公益。他说,终其一生,“辜妈妈”都热心公益,帮助清寒子弟就学,也透过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协助他们的就医问题。同时注重生态保育,成立保种中心。公务之余,“辜妈妈”相夫教子,儿女均学有所成,足为社会典范。

0 2

多次回榕难舍故乡情

故乡福州是辜严倬云心中

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她曾几次追寻先祖严复的足迹寻根

她曾表示:“乡情始终是我最难以割舍的情怀,故乡的好山好水,故土的乡音小吃,都让我难以忘怀。”

2004年

在严复诞辰150周年之际

她回福州扫墓

2010年6月

辜严倬云再度回榕参访祭祖

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她侃侃而谈:“那时候我住在三坊七巷中的郎官巷,房屋均为木质结构。我们家的墙壁和房顶上都是镂空的雕花,非常漂亮。家里的书房堆满了书,花园中的假山和池子是我们小孩子的天堂。郎官巷的门槛非常高,我跟妹妹每次过这个门槛时,必须整个人躺在门槛上面翻身过来才行。”


在鼓山祭拜外公外婆林尔康、陈芷芳陵墓之时,谈起思乡之情,辜严倬云用浓浓的福州腔普通话说:“我是地道的福州人,吃着鱼丸、肉燕长大,台湾虽然也做肉燕,但总归没有家乡的好!


海峡很浅,思念很深。2012年3月,辜严倬云在台北接待了福州经贸代表团一行,在家乡客人面前,她愉快地谈起了早年在福州的种种难忘记忆:“疍家姑娘好美啊!她们穿月白色的裙装,头上插着三根钗子。她们唱的曲子,就像山歌一样,好听极了。我小时候会唱,可惜现在都忘了。”

她还即兴清唱了一首《祈祷歌》,祝福两岸和平,祈求世人平安,赢得了满堂彩。“我现在最想念的就是锅边糊了。”辜严倬云说,家乡的很多小吃都让她难以忘怀,除锅边糊外,还有蛎饼、虾酥、炒米粉等,虽然偶尔也会吃到这些,但都没法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0 3

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

辜严倬云曾说:“福州的对岸就是台湾,福州是我的故乡,台湾是我长期生活的地方,但愿两岸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为炎黄子孙的未来奋斗!”

辜严倬云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

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她陪伴丈夫辜振甫参加数次“汪辜会谈”

见证了开创两岸关系

重要篇章的历史时刻


辜严倬云资料图。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1993年4月27日,辜严倬云陪同辜振甫远赴新加坡,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会谈,象征两岸关系融冰发展,嘉惠两岸人民。1998年10月14日,她陪伴辜振甫重归故土,在上海和平饭店进行了“汪辜会晤”。辜严倬云夫妇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2月8日,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辜严倬云在开幕式上发言。她说,她最敬仰的是先祖父严复的爱国主义思想,她牢牢记住先祖父“中国必不亡”的遗嘱。她表示很高兴看到在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中国日益强大富强,足以使长眠地下的先祖父感到欣慰。她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继续共同为振兴国家作出努力。

此外,辜严倬云还十分关心

家乡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2002年

辜振甫家族企业台湾水泥有限公司

在长乐区投资创办

福州台泥水泥有限公司

成为台湾水泥有限公司

在大陆设立的第一家水泥厂


在三坊七巷郎官巷

严复故居的厅堂上方

有一块辜严倬云、辜振甫谒献的

“吾宗之光”的匾额

高度赞扬其祖父严复光耀门楣的功绩

而辜严倬云又何曾不是呢?

记者 马丽清 管澍

图片为本报资料图

新媒体编辑 李琼

监制 兰超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