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房地产在中国家庭财富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房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严重风险。要促进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大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完善系统性风险管理、加快城市升级改造、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多元化等多方面措施,稳定住房市场,减少结构性失衡,为未来创造新的增长机会。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李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在这种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演变成家庭财富的基石,改变了数百万中国家庭储蓄、投资和消费的方式。然而,正如任何伟大的成功故事一样,高楼的背后是长长的阴影。事实上,一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房价飙升、消费低迷以及实体和金融部门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过高和过低的房价都可能对经济造成同样的危害。特别是从2022年左右开始,随着全国房价下跌,家庭财富缩水,与抵押贷款相关的金融压力加剧。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2025年楼市定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那么,房地产是如何成为中国经济中如此关键的一部分的?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其挑战,确保市场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呢?

回顾过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城市住房主要是国家控制的资产,住房直接分配给工人,是就业待遇的一部分。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规模房地产改革从根本上重构了这一体系,引入了允许城市居民自由买卖房产的市场机制。这一关键转变重新定义了住房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使其成为全国家庭财富的主要储存手段。

这种转变带来了显著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惊人:截至2022年,住宅房产占家庭资产的47%,相当于全国GDP的2.2倍。对中国家庭来说,住房不仅意味着一个住所,而且也是金融安全的基石,是抵御经济不确定性的缓冲。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住房同样占据家庭财富的很大一部分,但比重一般在15%至30%不等,而中国居民房产的规模和扩张速度是罕见的。简言之,这种显著差异的背后有两大因素:一是政府的支持性政策,二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买房置业”的文化价值观。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虽然住房财富的快速积累无疑提高了生活水平,促进了家庭繁荣,但它也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挑战。也许最紧迫的问题是,北京等主要城市和其他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飙升,不仅大大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也严重制约了当地企业保持竞争力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最近房价的全面下跌也暴露出同样严重的风险。事实上,暴跌的房价侵蚀了房地产价值,并增加了与抵押贷款相关的违约风险,从而暴露出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此外,由此产生的负财富效应削弱了消费者信心,促使“预防性储蓄”上升,这进一步抑制了经济活动。

与此同时,供给侧的担忧也在加剧。开发商正艰难应对不断上升的债务负担和不断增加的待售房产库存,而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不断升级。金融部门同样承受压力,出现了大量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不良贷款。

考虑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要促进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取得适当的平衡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政府应该为购房者,特别是首次购房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比如低息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以提振需求和稳定房价。此外,可以增加保障住房、公租房等供应,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需要。这些措施将提高住房的可及性,稳定房价,培育更加可持续的住房市场。

第二,全面的房地产风险管理框架对于识别和减轻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这些框架应包括对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健康指标进行定期监测,确保遵守审慎的贷款流程和预售住房及时交付。决策者应针对房贷的脆弱性精准施策,提前避免危机,保障市场稳定,并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心。

第三,政府应与开发商和银行合作,加快城乡危旧住房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扩大优质住房供给。这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基本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需求,还有助于促进城乡振兴。此外,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可以增强这些社区的吸引力,在留住现有居民的同时吸引新的家庭迁入。


图片来源:东方IC

第四,国内主要城市房价高企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住房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时候,在好地段拥有住房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获得这些基本服务。简单地说,如果各地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质量相当,那么全国范围内的增长就更加平衡,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

最后,从长远来看,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引导经济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依赖。这就要求向高科技产业、绿色能源和先进制造业提供更多投资,以培育新的增长驱动因素,并减轻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系统性风险。这不仅能创造更加平衡的经济结构,还能增强中国在新兴产业中的全球竞争力。

总之,政府应打出一套更具系统性的政策“组合拳”,包括加大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完善系统性风险管理、加快城市升级改造、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多元化等举措,以稳定房地产市场,减少结构性失衡,为未来开辟新的增长机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Boom to balanc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王哲

编辑:张钊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