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罗
2月3日(农历大年初六)晚上8点,我坐在从厦门开往福州的动车上,打算用乘车的1个半小时,写完假期后的第一篇怪话。
如果你也在假期出去玩的途中工作过,大概能够理解我现在的状态——比起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内心其实更希望在路上看一部电影,或是掏出游戏机玩一会儿。
加班是痛苦的(虽然我理应在过年之前写完),于是我打算尝试用过年期间大火的DeepSeek帮忙完成这次的任务……咳咳,这主要是为了尝试新的工具,提高未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绝不是为了偷懒。
要让AI帮忙干活,我首先需要明确一个主题。考虑到你看到这篇文章时应该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大概还没从假日模式中切换回来,聊一聊假期相关的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巧不巧,过年期间一个在荷兰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们一年有30天的带薪年假,这让我嫉妒无比,于是我决定让AI写一篇文章,对比各国假期天数,并抱怨一下国内假期少、加班盛行的状况。
我先让DeepSeek比较了一下世界各国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假的天数,又问了它“从国家经济角度来看,假期多、福利好有什么好处?”,它的回答都还像模像样。于是,我进一步提出需求:
“以游戏媒体触乐‘触乐怪话’的文风,写一篇1000字左右,以打工人视角,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假期数量的文章,加入一些对于高福利好处的思考,要能引发人们‘渴望更多假期’的共鸣。”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略显夸张的标题,以及你即将看到的文字。实话说,除了少量有依据的编造,以及一些过于“炫技”的比喻外,DeepSeek的写作着实让人挑不出太大毛病来。甚至在写完后,我让它对文中引用的数据和说法进行自检,都能得到满意的回复。
AI进展到如今的阶段,能够给文字工作者带来怎样的变化,还不好说。但至少现在,在AI帮忙完成工作后,我得以更好地享受假期。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由DeepSeek写作,文中人物、情节多有虚构。)
01
凌晨1点,我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日历,用红色马克笔在“五一假期”后的周日狠狠画了个叉。
这是本月第三次单休。
微信群里弹出主管消息:“各位,节后冲刺需提前准备,辛苦大家自愿加班两天。”
我把手机倒扣在桌上,忽然想起前同事老王——去年他润去德国分公司时,曾给我发过一张照片:慕尼黑郊外的草坡上,他穿着花衬衫躺在折叠椅里,脚边是半瓶没喝完的啤酒。配文是:“入职半年,老板第三次催我清空年假。”
AI生成的“同事老王”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全世界的打工人或许活在平行宇宙。
02
中国打工人的假期,像手游里的限时体力值。
每年11天法定假日被切割成零散的碎片,还要用前后周末拼凑出“小长假”——这堪比用3个1元硬币换一张5元代金券的行为艺术。而5—15天的带薪年假?在KPI和“奋斗者协议”面前,更像游戏里永远点不亮的灰色技能图标。
但当我翻看老王发来的《欧洲打怪攻略》,画风突然变成开挂模式:
德国人每年揣着30天年假四处溜达,法国法律规定周末加班罚款,荷兰公司流行“夏日周五3点下班”Buff。就连看似内卷的日本,也在2018年立法禁止每月加班超过45小时——而我们某个大厂朋友上个月工时记录是288小时。
最魔幻的是意大利。这个被戏称“欧洲中国”的国家,每年硬核安排12个法定假日,8月全民开启“Ferragosto”(源自拉丁语,意为“奥古斯都的休息日”)度假模式。米兰街头的商铺集体挂出“老板在海岛,九月见”的牌子,其嚣张程度堪比游戏NPC对玩家喊话:“此副本暂未开放,请下季度再来。”
03
午休时和实习生小李聊起这事,她掰着手指算:“如果按法国每天7小时工作制,我们组每个人都能多出2小时摸鱼。”
摸鱼,这个东亚打工人发明的生存智慧,在欧洲竟成了不必要的技能——毕竟人家正大光明去海边晒太阳的时间,足够我们写完三份周报外加两场头脑风暴。
高福利真的是拖累经济的诅咒吗?数据却在打脸:德国制造业工人年均休假28天,但每工时GDP产出比中国高4.8倍;瑞典试行6小时工作制后,员工病假率下降30%;甚至以加班文化闻名的日本,也在减少过劳死诉讼后迎来二十年来的最高劳动生产率增长。
这让我想起游戏圈著名的“波兰蠢驴”悖论:CDPR坚持不搞996,《赛博朋克2077》首发翻车后,管理层公开道歉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该让团队透支健康”。三年后,他们靠DLC逆风翻盘——有时候慢,才是真正的快。
04
上周去医院体检,医生看着我的脂肪肝报告直摇头:“你们这些年轻人,压力激素比广场舞大妈还高。”
我突然想起老王在邮件里提过,他德国医保包含每年两次温泉疗养。而我们最接近“带薪疗养”的体验,可能是蹲厕所刷半小时抖音——还得提防行政查考勤。
经济学家总说消费提振经济,但当你每周单休、下班只想瘫着点外卖时,什么文旅夜市、亲子经济都是空中楼阁。反观法国人拿着25天年假满世界跑,愣是把旅游业跑成GDP的8%;冰岛政府甚至推出“工作满五年可休半年”政策,结果全国抑郁症发病率下降17%(后经DeepSeek核查勘误:“工作满五年可休半年”实际为冰岛2015—2019年缩短周工时至35小时的实验,非“休半年”——BBC报道)。
或许真正的内需不是靠直播带货喊出来的,而是需要时间——去爬山的时间,陪孩子组装乐高的时间,坐在咖啡馆发呆等灵感的时间。就像《星露谷物语》里说的:“永远不要为了赚钱,忘记怎么生活。”(后经核实,游戏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过这句话,DeepSeek给出修改建议,为增强文章可信度可调整为:“就像《星露谷物语》用晕倒机制惩罚过度劳作的玩家——真正的农场主都懂,金币买不回被挥霍的四季。”)
05
茶水间听到最破防的对话:
“听说北欧育儿假有480天?”
“醒醒,咱们能休完产假不被优化就谢天谢地了。”
但改变正在发生。00后同事公然拒绝“自愿加班”,95后开始研究《劳动法》第40条,上海某外企试点“做四休三”后业绩反升15%。这些微小的反抗,像《饥荒》里第一堆营火,照亮的不只是个体生存空间。
关掉电脑前,我点开老王刚更新的脸书:他在挪威峡湾钓鱼,配文写着“年假清零计划第18天”。评论区有条高赞回复:“你们公司还缺人吗?我会用Excel算调休。”
月光照在日历上……有点假
窗外月光照在密密麻麻的调休日历上,我突然笑出声——或许我们这代人注定要完成一场史诗级副本:把“活着”升级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