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2 月,逃离三亚;今年 2 月,还是逃离三亚……
网传三亚西岛管理失控、承载力不足,导致几千游客滞留码头三小时,高声齐喊退票。当时游客称,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总共有15条船,但他站在最高处,一直看不到船过来,大概只有一两艘船。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景区不是船不够,而是游客太多了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24 年 2 月,海南离岛的机票据说突破万元,跑到海南岛过年又没有第一时间购买返程机票的游客遭罪了。
2023年这时候有一篇文章说感觉海南岛要塌了,因为好像全中国的游客都跑到海南去了。
当时大家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压抑了好几年的出游热情在春节期间集中爆发,这才造成了涌入海南岛的现象。
如今看来,这个原因似乎并不能全然站住脚——总不可能现在还是压抑了几年的出行需求在集中爆发吧?
那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明知道春节期间海南大概率挤爆却还是义无反顾地“登岛作战”呢?
《乌合之众》里面讲过一些群体无意识行为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降智”:“经过不同的过程,群体中的个人会被带入一种状态,使他失去独立的人格意识,并且他对将他带入这种状态的人唯命是从,不会想着再去改变,这就使他会做出一些与自己的习惯和性格非常矛盾的举动。”
比如一个平时不怎么喜欢出门的人,眼见周围的朋友家人都赶在春节假期出游,那他很可能也会被“感染”——如果你选择在家里待着,显得自己“不合群”“不时髦”“对家人不好”……
事实上不只海南被挤爆了,所有说得出名字的旅游目的地全都挤爆了。
欣欣向荣又苦不堪言。
唯有如此,这个春节才显得有意义,回到老家说起来才有面子——我们春节去海南啦,人可多啦!
2.最好的解决办法
对此,有人给支了个招儿——全面充分地执行“年假制度”。
让平时请不到假的朋友们,能够按照法律法规随时请到属于自己的年假,这样就可以错峰出行,不用等待长假再扎堆出行啦。
这个办法当然好。
甚至可以说是目前来看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但是,
这个办法在底层逻辑上似乎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南辕北辙。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是让大家好好休息吗?
我觉得不是,而是为了让大家,好好消费。
如果年假制度全面充分执行,谁都可以自由选择出行时间,那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消费高峰优势将荡然无存。
群体行为的心理感染力也将被消解,到时候没准儿大家请了年假真的就在家里休息了,因为身边没人再觉得“你放假不消费就丢人”……
另外从现实层面而言,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充分执行年假制度应该没啥难度,可是那些承担全社会80%以上就业岗位的私营企业,肯定是不愿意的,老板花钱雇人来,每一天都是成本,请了年假就相当于增加了用人成本,要是企业赚钱还好说,比如春节期间有个火锅店就把两天的营收几十万元都拿来给员工发福利了,大多数老板可没这种思想境界,员工也拎得清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不好意思请年假。
有别的办法没?没有。只能等着群体心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慢慢变化。想要短期内解决“长假景点挤爆”的难题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有风险的,《乌合之众》里面讲了——对重大变革的热衷,才是一个民族的致命威胁。
3.没那么坏,也没那么好
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海南官方的回应也如出一辙——加大航班数量、轮船数量,调整宽体机比例,用来增加运力。同时建议游客尽可能从“没那么挤”的地方离岛,比如海口。甚至也可以通过新海港坐着船离岛——现在这不是船也不够了嘛。
每次都是正月初六初七,马上要上班了,逃离海南岛,就有了“重回正常生活”的寓意,意味着告别假期,重新投入热火朝天的工作中。那些不能及时逃离而投入工作的人,可咋办呀?
只能说,结果没想的那么坏,大不了再请几天假嘛。
但是也没想象的那么好,有可能老板说你不用回来了。
假期出游,在我看来就是“渡劫”,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就在家待着不出游就一定没事吗?君不见在家里摔盘子砸碗就等初八民政局上班就去离婚的夫妻吗?一放假啊,全是事儿。
与其说想要尽快逃离海南岛,不如说是想逃离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烦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