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4年,人社部门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各地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向310万人次劳动者发放技能提升补贴51.3亿元。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月3日新华社)

高质量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举。2024年人社部门的一系列举措,特别是提升职业技能补助相关政策的推行,为就业更好托底,在促进就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是全年向310万人次劳动者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达51.3亿元,有效促进广大劳动者提升自身技能,从而迈向更好就业岗位。同时,各地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年超过1200万人次劳动者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极大地鼓舞了劳动者积极进取、提升自我的热情,对推动整个社会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也发挥了示范作用。

一方面,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是对劳动者积极提升职业技能的一种激励。对于在职职工而言,这是一种对自身技能提升的认可与奖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在岗位上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的变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对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来说,这一补贴更是如同雪中送炭,在他们面临就业困境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升技能、重新进入就业市场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摆脱失业的困境,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2025年,人社部门有着更为明确的规划与目标。将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助他们获得更专业的技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和兴趣相匹配的工作。

另一方面,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也是2025年政策规划的一大亮点。在康养托育领域,提升相关职业技能补助,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投身这一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再加上现代服务领域涵盖范围广泛,从金融、物流到旅游、文化创意等,提升职业技能补助有助于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整个服务业的竞争力。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电商主播、数据分析师等,对这些新职业的技能培训补助,能够鼓励更多人涉足新兴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1.3亿元技能提升补助”,大大丰满了劳动者的就业“羽翼”。此举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好增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满足社会不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从短期来看,对个体劳动者就业状况的改善,还是从长期来看,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在这一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就业群体的就业质量将不断提高,更多的劳动者将在提升技能的道路上追光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