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的人口,如果说哪一个群体最艰难,我觉得是60后的农民,这个判断应该不过分吧。

如果有个第二名的话,在我眼里面应该是85年到95年的中青年,而且是原生家庭在农村的中青年,我估计大部分人也会认可。

当然最让人唏嘘的是我刚才说的这两代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

我刚才说的是我的主观的感知。但是我没想到在我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麦肯锡也做了类似的研究。这篇题为《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的报告里面,麦肯锡做了11930人的调研,分析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谁最乐观?是一线和三线的富裕的中老年人,他们都是婴儿潮的一代人,受益于过去这些年城市化的进程,资产增值,而且还有近在眼前的退休后永续的现金流,让他们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朝气蓬勃来形容。

同时,Z世代也就是00后们也普遍乐观,他们成长的阶段恰逢全球化顺畅期,中国崛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热潮,让他们对未来也是充满憧憬。那谁是最悲观的呢?

第一个是一二线的千禧一代,也就是80后以及90后,尤其是一线城市中中低收入的80后、90后。房贷、中年危机、35岁裁员估计是他们悲观的源头。

那比这群人更悲观一点的是身处在农村的60后和70后,且中低收入的60后和70后对未来的预期更加悲观,而且就像前面说的这两代,对社会最悲观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家。

我身边这样的故事就很多,老人用一辈子培养出了小镇做题家,进入了一线城市,因为本质上是移民,在城市里面没有一点积累,不仅要承受着高房价带来的痛苦,还得接济农村的老家,当然也有可能是农村的老家来接济他。如果再是两个这样的家庭结合,那么80、90后要面临的可能是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下一代的抚养问题,以及自己的生活质量问题,当然这几个里面最棘手的可能就是老人的养老问题了,因为中国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养老依靠还是子女。



这张图来自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一眼看上去是不是以为就两条线,第一条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领取额度,第二条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领取额度,还有第三条,对,就是和坐标轴差点重合的这条黑线是城乡居民养老金的领取额度。

职工养老金的领取全国平均的水平差不多是在3300块钱这个水平,这个水平你要说高肯定是不算高的。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金替代率来计算,我们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在42%左右,也就是养老金大概只相当于你退休前工资的42%。但是,一般意义上,养老金的替代率要达到70%以上,你退休后生活才能不下降。42%的水平就意味着你退休之后如果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话,那你就得节衣缩食。但即便是这个水平,和农村养老金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2022年的统计数据,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是3148元每个月,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养老金是6099元1个月,而农村的养老金是205块每个月,农村养老金是城镇职工的15分之1,是机关事业单位的30分之1,而这205块还是平均数,绝大部分的农民连这每天七块钱都是拿不到的。

我简单用30秒把农村养老金的构成给大家拆解一下,农村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一般是全省统11个数,当然也有地市自己进行补贴的,会比省里面要高一点,这个我们不单独去讨论。

另外个人账户里面也分成两块,第一部分是农民每年都要交的养老保险的钱,第二部分是政府的财政补贴,农民满60岁的时候,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139,再加上当时的基础养老金,就是农民每个月领到手的养老金的总额了。

那这个基础养老金是多少呢?这个主要看各个省和直辖市财政状况和收养老保险费用的能力了。你比如上海农村的基础养老金的标准能达到1490元,其次是在北京也有960块。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发这么多,首先是因为自己的财政状况好,政府可以去贴钱。其次北京、上海敢和他们的农民收每年最低1000,最高可能要八九千一年的保费,当地的农民也能交得起这个保费,所以才能撑得起他们这个独一档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他们是纯纯的个例。31个省市直辖市里面有24个基础养老金都是低于每个月200块的。比如安徽每个月只有110元,云南只有103元,而这部分的钱是养老金的主要构成。

另外的部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就是个人缴纳和政府补贴的总和,补贴多少就看你交多少,交的越多补贴的越多。

以安徽合肥为例,每年交300块的话,政府可以补贴50,但是如果你每年交2000的话,政府就愿意给你补贴200。有一点马太效应的意思,越有钱交的越多,拿到的政府补贴就越多,越穷越交不起,反而没补贴了。

另外城乡养老保险,也就是这个农民的退休金,是没有那个视同缴纳这个概念的,如果你到了60岁,你还交不够15年,想拿足额的养老金,那你就得补够15年的缴费期限,要不然你的养老金还要再打折。是的,农民没有工龄可以抵扣,其实具体怎么算根本不用记,因为太少了。



那为什么要对农民的养老如此苛刻呢?可能是因为他善吧,农民不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在制定者眼里面,农民是有养老方案的。在养老金政策制定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人群其实是有过三种划分的,第一种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他们是为国家打工,所以国家负责他们的养老,他们的养老金过去一直都是财政负担的,某度百科上说他们的养老金的替代率大概有80%,我没有找到具体的文件来支撑,那姑且一听。当然现在他们也在跟职工养老金进行并轨,这个呢我们找时间细说。

第二是企业职工,企业职工过去是给国企打工的,所以虽然很多人工作的时候没有交过养老保险,但是只要符合相关的规定,我们都视同缴费的。我们愿意从养老金这个大水池里面把一部分钱挪给他们先用,他们的养老金严格来说并不是财政来负担,而是后面往社保基金里面灌水的你我在承担。

第三也就是农村的养老,从90年代的那个视角来看,农村有地,有地就有生产资料,有生产资料就能生产,至少不会饿肚子。所以在养老金大盘并不富裕,财政资金也不充裕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先苦一苦农民兄弟了。

2009年之前,农村里面是没有养老这一说的,直到共和国成立60周年,农民终于开始有了养老保险。那一年,中央确定了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对,没听错,是55元,每天不到三块钱,一年660元,这就是农民一年的养老金,但是这样真的合理吗?



且不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企业职工养老金中也有不少部分的职工是视同缴费的,原因就是他们为共和国做了贡献,那么农民做的贡献少吗?我之前在另外一条视频里面也说过,90年代之前的国企职工,从生到死一条龙都是国企用利润承担出来的,那国企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民那来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剪刀差的概念,这个剪刀差是城市对农村的剪刀差,是工业品对农业品的剪刀差,而这个剪刀差从农业互助合作社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1955年,农村开始搞高级合作社,将农民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集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的意思就是国家对农业剩余以一个统一的价格进行收购,收购完了之后再统一配给销售。这一进一出之间的利润就是剪刀差,就是大量的农业剩余变成了国家资本,而这部分的国家资本进入了国企,支持了国企持续进行生产建设,以及支付国企职工的工资福利,这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国企生产人的工业品、农机啊,化肥啊等等等等,以当时的实力,出口的份额极小,怎么办呢?那就以高于工业品的市场价再次下乡,由当时的合作社以及后来的人民公社来买单。其中买单过程中收获的超额利润又变成了国家的资本。

你可以这样理解,新中国的第一桶金是苦一苦农民苦出来的。据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计算,通过这种剪刀差,农民至少向国家贡献了30万亿的原始资本。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农民用脊梁扛出来的。

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的资金。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三提五统。2006年以前中国的农民除了交农业税,还会被征收三提五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啊,你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要交个人所得税给国家之外,公司还需要再抽你工资的将近20%作为公司的行政支出,包括付电费、交租金以及团建。你什么感受?



是的,06年之前基层政权的运行费用,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军属烈属的优抚,民兵的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从三提五统里面出的,当然还有各种行政的摊派。

举个例子啊,你公司要接待客户请客,你还要从你的工资里面再扣个200块钱做赞助,要不然你就下班自己去当服务员,也算你出力了,是不是想想都刺激。有湖北某地曾经统计过,农业税上表的占农民收入的22%,但是没上表的可能还有30%以上。我小的时候看到因为交不上三提五统,然后被牵牛扒屋的事情可以说比比皆是。

可以说,2006年农业税取消之前,中国的基层政权都是中国农民养着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觉得农民的贡献小吗?觉得不好的给我点个赞。

当然我也给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找过理由,你看职工养老金大家交的多嘛,按照我们的上一条视频,以杭州为例,包括单位和个人一年至少给养老金缴纳两万多块钱的费用,而农民每年可能只缴纳了几百块,拿的少是应该的,但是社保不就是应该来做二次分配用的嘛?如果谁交的多,拿的多,那直接就可以交给商业保险了,为什么还要社保的存在呢?至少目前社保的状态就比较吊诡,越不缺钱的人发的钱可能会越多,真正缺钱的人反而没有钱去给他发。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经常有新闻报道,超过60岁的退休的农民工会去改身份证上的年龄,就是因为要再去找工作,尤其是工地上,满60岁是一定要被清除出去的。他们不想钓鱼,不想摄影,不想旅游吗?还不是因为没办法嘛。

不少朋友说,给职工、退休人员涨养老金挺好的,因为父母的养老金是给子女去花的,等于是交出去的社保又回来了。但是站在农村孩子的视角里面,这是另外一幅图景,自己每个月缴纳上千元的养老保险,养的呢是城市人的爸妈,但是谁来养我农村的爸妈呢?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还有人来养我吗?

近些年开始有人呼吁给农村增加养老金,真的喊得太迟了。我们农村的退休人口数量,最近一次的统计是1点2亿人,即便每个人每个月加100块,一年也就1200块,总计的财政支出不到1500亿。这个数字是什么样的水平呢?就是我们今年职工养老金上涨3%的那个3%。

再对比一下,我们一年的出口退税就有1.8万亿,1500亿不到出口退税的10分之1。只不过土地财政熄火,给农村增加养老金的愿望,在我的视角里面估计会越来越远了,当然了,养老金只是农民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养老金问题更大的还有农村的医保问题,也就是当年的新农合,现在的城乡医保。

很多人把医保和养老的问题搞混了。这期我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的扣个一,预约一下。点赞过5000,我们详细聊。

前两天和朋友聊我这期选题的时候,他就说真正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其实没那么的焦虑。他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药儿子、绳儿子以及水儿子。当你真的活不动了,三个儿子中至少有一个可以让你放下眼前的痛苦。

真正焦虑的是那些有孩子在城市里面奋斗的老人,他们的焦虑是什么呢?他们的焦虑是离现实太近,但是离死亡又太远。深以为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