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正快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国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就达到了2.65亿,占总人口的18.7%。联合国预测,到2035年,这一占比会超过2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率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显著提高。2021年,我国生育率仅为1.16 ,远低于维持人口更替所需的2.1。
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给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当下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但随着退休人数不断增多,而缴费的人数却在减少,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可能高达8万亿。就拿2021年来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已经达到了7000亿元。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要动用基金去补贴一般公共预算,这无疑增加了财政风险。
在养老保险的收入分配方面,差异也十分明显。部分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待遇优厚,有的人每月能领取近万元养老金,甚至超过其在职时收入的70 - 90%。而外出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障却比较薄弱,调查发现,近7成农民工表示“不敢退休”,主要原因就是担心退休后生活没有经济来源。这种差距不仅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在基金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养老金分配不透明,甚至存在挪用养老金去弥补财政短板、投资高风险项目的情况,涉嫌公款滥用、浪费。个别基金管理人员还贪污受贿、玩忽职守,让本就脆弱的养老保障体系雪上加霜,严重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
面对这些困境,有专家提出取消所有人的退休金,由国家统一解决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然而,这一做法存在诸多弊端。首先,会伤害国民情感。我国退休制度已经实行了70多年,退休金一直被看作是对劳动者一生贡献的回报。
一旦取消,劳动者会觉得被辜负,进而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其次,这对老年人的生活是个巨大威胁,很多老人主要就靠养老金生活,没了这笔钱,生活将陷入困境。再者,这会大幅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最后,老年人消费需求下降,还会冲击国民经济。
所以,单纯取消退休金是个简单粗暴的办法,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带来严重后果,既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要想真正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难题,关键在于多管齐下。一方面,及时调整优化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逐步实现人口结构的平衡;另一方面,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合理控制退休人数。
在制度建设上,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保障模式,确保各个群体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
同时,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挪用浪费现象,提升统筹层次,实现省际之间的基金调剂,增强全国的养老金支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收入差距,让老年人过上安心的晚年生活。
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这些挑战,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摒弃那些简单肤浅的应对方法,通过系统治理和持续优化,共同应对难题,推动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