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聊养老金的那些事儿。今年是养老金连涨的第21年,养老金调整可以说是事关退休老人钱袋子的头等大事儿,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发展,养老金差距也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现如今养老金调整比例越来越小,但是养老金差距却越来越大,这让不少网友开始质疑养老金调整的初心?怀念起最开始的养老金调整状态,那么本期节目就来一起看看13年前的养老金调整水平,发展至今,养老金在这么多年的调整之后,养老金调整水平差异变化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13年前养老金水平

13年前也就是2012年,根据人社部等相关部门的有关数据,当时的全国企退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大概在1721元左右。但是这个平均养老金差距在各个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比如说在一些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当地的企退老人的养老金还是可以达到2000元到2500元左右。但是像甘肃、贵州等中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水平还是会低于平均养老金水平,可能每个月只有1200元到1500元左右。

如今的养老金水平

从调整幅度来看,从 2012 年至 2024 年,养老金每年都在进行调整。早期调整幅度相对较大,比如说2013 - 2015 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三年上调 10%。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调整幅度逐渐平稳下来。时间来到2016 - 2020 年,调整幅度分别为 6.5%、5.5%、5%、5%、5%;再到现在的时间线2021 - 2024 年,调整幅度进一步微调至 4.5%、4%、3.8%、3%。

从养老金水平来看,经过多年调整,截至 2024 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提升至约 3500 - 4000 元左右。以北京为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较高,平均可达到 4500 - 5000 元,而一些中西部地区,如陕西、四川等地,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也能达到 3000 - 3500 元。



养老金调整争议

从养老金调整发展至今的数据来看,实际上养老金调整还是实现了让企退人员的养老金跟上物价时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的。但事实上养老金调整的争议从未中断,而大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涨幅比例不断下调:养老金涨幅比例逐渐下降,这引发了部分退休人员的不满。他们认为涨幅比例的减少意味着养老金增长速度放缓,难以满足生活成本的增加。然而,涨幅比例的调整并非随意为之。一方面,这两年的经济发展不好,是有目共睹,养老金调整比例下调也是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养老金制度是要一直持续下去的,因此调整比例适应新的人口结构也是情有可原

2、群体性养老金差距:在这一点上,主要是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市职工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养老金差距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历史制度的关系,比如双轨制的取缔,另一方面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着养老金差距。



是不是意味着养老金调整已经不利于普通老百姓实现养老收入翻盘了?

事实上,尽管是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我们并不能将养老金调整方案一棒子打死,直接定义养老金调整制度不公平。从上述的那些养老金数据对比就能看出来,养老金水平就是在一直上涨的。以一位 2012 年退休的企业职工为例,假设其当时月养老金为 1500 元,经过多年调整,到 2024 年可能已达到 3000 元以上。

而现如今大家可能觉得养老金调整方案涨钱少,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退休人口增长的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平稳阶段,养老金调整方案正在不断的优化。



综上所述,回顾 13 年来养老金水平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养老金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尽管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如涨幅比例下降和群体养老金差距等问题,但这些都是养老金制度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阶段性挑战。那么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会一点点的满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