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卢俊

过完年,我也开始复工来码字创作了

回到上海的时间是晚上九点,我本来准备洗漱一下早点休息,没想到我收到了一个邀约

我一个老朋友,阿翔约我出去吃点东西聊聊天

对于阿翔来说确实是属于我不太聊天的朋友

认识快十年了,一直从事地产营销,我知道他找我一定有事

所以放下行李换了件外套也赶紧去赴约了

此时此刻的现在是凌晨两点,我刚结束和他的聊天

借着酒精和当下的情绪,想和大家分享这次约会谈论的背后种种

见了面才知道,阿翔其实已经失业快一年了

上家公司裁员之后,一直在找方向找机会,只是一直没对外说而已,朋友圈也经常保持和行业关联的样子

只是没想到,一直待业到现在

一下就过完了这一年,现在虽然刚刚开春,但是在阿翔眼中,好像就业依然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01

出去找工作才发现,其他行业对房地产有很强的歧视链

从上一家公司离开,阿翔做的第一个决定其实是转型,看看其他行业有没有机会

总觉得行业虽然不行,但是毕竟这么多年来积累的策划经验

一些广告传播的思路,可以在一些新兴行业里找到一些机会和方向

但是出去之后才发现

好多行业,根本就不要房地产过来的人

我听到这句,好奇问了下:这是你面试的时候发现么

“不,这在投简历的时候就发现了。”



房地产经验不要这七个字在非常高频的出现在各个招聘启示里

在很多其他行业的HR视线里,房地产这个赛道可能是最不培养人才的一个赛道

因为很多时候做的好往往不是因为你做了多少努力

而仅仅是因为房子好

更重要的是,可能更多的时候地产人会觉得是自己的能力好从而产生了心态失衡

房子的特殊魔咒不仅在过去20年让很多公司变成了金融公司,也让很多的从业者变成了眼高手低的人

这当然不是事实,但却成为了很多行业对于房地产的既定认识

所以哪怕产生一些误会,也会在一开始就在自己的筛选标准里强调:不要地产从业经验

这种现象最明显的其实是出现在广告行业

我和一个4A广告的朋友聊天他们也说,广告公司和地产广告公司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广告赛道从来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细分的垂直领域



强烈的鄙视链在这个不大的赛道里充分的呈现

这么想来也有点感慨,一个强调创意策划的公司工种,原来在正规军那边从来没有得到系统化的认可

02

我曾经非常认真的问了一位快消品企业高管,是怎么看待房地产行业出来的人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他倒是非常理性的和我说了三个问题

第一、房地产没有跨界思维

房地产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封闭的市场,几乎不与外界交换信息和内容,只在自己的封闭模式里运转

这有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但也造成了地产从业者的信息茧房

这种茧房在跳出这个行业的时候就会有巨大的不适应,早期从业者可能还行,但是时间超过5年再掰过来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第二、没有危机处理能力

任何一个赛道,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需要做增量,在动荡或者萎缩的时候就需要危机处理能力

几乎每个行业都是这两种模式交替进行

哪怕是在互联网或者新能源这种新兴行业内,还是会有行业影响和同业竞争从而产生的危机处理能力

但是房地产是非常罕见的在过去20年没有遇到过系统性危机的企业

20年的时间维度几乎决定了这个赛道的整个人才供给都没有抗风险意识

这样的人才在现在外流也就成为很多人眼里温室里的花

第三、甚至从业者都没有沉淀自己对于行业的见解

是的,这是一个行业外的人对房地产的认知和判断

哪怕在地产人最熟悉的房地产本身,从业者也没有沉淀一些独到的见解

因为行业的快在过去培养了很多人拥有超强的执行力

但是标准化和快周转让单位个人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这位朋友特意提到了一个细节

说的就是2018年万科喊出活下去口号的时候

不论当时为什么喊这个口号以及这个口号对谁说的,但是普遍同行外界对于这个信息的主要反映是群嘲和调侃

用我朋友的一句话来说:这种画面在其他行业真的很难想象

但是房地产却是这么的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到大家习以为常

也就是这些细节,让很多行业从骨子里放弃了地产行业的人才

03

所以好多地产人去了几个方向

一个就是保险

几乎朋友圈肉眼可见的保险从业者开始增多了,点对点私信你该买保险的人也开始多了

整体的表达逻辑和20年前的房地产开发相同,差不多从中美贸易到通货膨胀到低利率时代再到家庭资产配置

当然也会踩一脚现在房地产有多差有多烂

差不多就构成了当下保险的购买逻辑

而保险行业之所以吸纳这么多前地产人的加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地产从业者的超强执行力

这确实是其他行业无法匹及的能力

经历过半年时间从一块空地到项目售罄的极限过程,几乎所有地产人都能够在甲醛和重压下完成指标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去

阿翔倒是说的非常的明快,现在地产营销从业者去到最多的两个赛道

一个是海外地产,做海外地产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些房子可以更好的卖给中国人

另一个就是二手中介,用好听一点的词汇包装就是:存量资产盘活和运营

稍微留意点的朋友就会发现,最近链家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扩招

而吸纳的编制方向最主要就两个区域

一个是社区内宝妈,他们拥有一个区域内最强的置换资源

另一个就是前地产人,他们这么久也储备了大量的有钱人名单,全国各地不论是文旅地产还是养老地产

这些需要异地客户导入的项目,如今也成为二手中介渗透的重要阵地,这块恰恰也是很多地产人擅长的工作领域

04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其实我挺困惑的,看了眼阿翔也问出了我的问题

阿翔吃了口烧烤慢慢的和我说,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行业旧模式和新模式之间发生了冲突

大家都知道未来需要新模式,但是新模式的规则尚未确立

而旧模式的存量却始终存在

当新玩法还没打出来之前,很多人围绕着老办法,只能始终在熟悉或者擅长的阵地里施展空间

这本质上是房地产本身祛魅的过程

从业者终于开始意识到以前的事态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好结果,只是因为房子好而已

没有其他

这样的认识让地产人开始认命

不过遗憾的是,好像行业外的意识清醒比我们行业内的要早很多

这可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局者迷

也因为如此,各路地产人在过去一年都在各个沟壑和褶皱里拼命找空间找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关于导客,营销端开始全力做起了流量和ip,各种短视频和谄媚的镜头语言,很多时候也让我有点不太适应

我把这些内容转发给了专业做MCN的机构,问问对方的意见,没想到他回了我一个反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做房产MCN吗

似乎在流量端,行业外的似乎也看不太上房地产的一些做法

05

虽然才刚开年,但是现在已经是2025年的2月

一年的10%其实已经过去了

一想时间就过的好快

不知道此时此刻手上正在忙什么活

套用一句互联网里烂俗的一句话:我们可能只有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原地踏步

这句话此时放在房地产领域却显得如此的应景

还有很多地产人还在失业

但是相比较失业更可怕的,不论是转型还是停留或者自己创业,咱们过去这么久以来的工作经历好像此时在别人面前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或许才是痛苦的根本

需要得到重用,首先得得到尊重

但是怎么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好像又是一个哲学问题

当然哲学问题现在可以用比较快速的方式来得到回答,我问了deepseek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Deepseek思考了25秒,给了我一个答案:

真正的尊重始于你如何看待自己,而非他人如何定义你

这个行业未来如果想要得到尊重,终究要从我们这一代地产人开始做起

新年好啊,我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都可以更好的看待自己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5862篇原创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