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正月初八,不论多忙,建议“1要躲,2要吃,忌3样”,平安过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了,今天已经是大年初八了,很多人开始上班工作了。
大年初八,即正月初八,这天是新年第一个“逢八”的日子,是很多人“求财”的日子,民间称为是“发财日”。因此,很多店铺会选择在这天开门营业,取“新年发发发”之意。
其实,在古时候,这天更加重要,这天不仅是“顺星节”、“谷日节”,还是放生祈福、祭八仙的日子。并且,这天还讲究忌打碎东西、忌米缸空着和忌办红喜事等习俗活动。
不过,提醒大家,从时节上来看,刚刚进入“六九”,气温和大寒时节差不多,要注意保暖,毕竟,得了流感会很麻烦。
从“数九寒天”中来看,已经进入“六九”了,它是数九寒天中的第六个九天,从冬至后第46天开始,标志着寒冬逐渐向暖春过渡,期间天气虽仍有寒意,但大地已开始萌动,部分地区有“六九河开”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六九”的时候,已经进入春天了,自然万物也由冬天闭藏的状态开始慢慢进入萌发的状态。因此,我们人也应该顺应时节的变化,采取一些行动,来适应自然循序渐进的规律。比如,要早睡早起、不过早换掉厚棉衣等等。
正月初八,进入六九,天气渐暖,老辈人建议“1要躲,2不做,忌3样”,平安过春!
一、“1要躲”
这里说的“1要躲”可不是指“躲春”,而是要躲春天的寒凉。
今年的大年初八这天,已经进入“六九”了,我们在屋里看外面,感觉外面阳光明媚,比较温暖,实则是比较寒冷的,甚至感觉比冬天还要寒冷。
这是因为,冰雪随着气温升高慢慢融化时会吸收大地的热量,显得更加寒凉。并且,春天气温往往冷暖不定,乍寒乍暖的,甚至会有“倒春寒”的天气。
所以,进入“六九”后我们就要注意“躲避”春天的寒凉了,尤其是对老年人和体质比较弱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别感冒、发烧了。
听身边的老人们,春天里要想杀菌并防寒,我们可以在饮食上稍微多吃一些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还是好处的。但是,要注意少吃辣椒、花椒这种。
二、“2要吃”
1、饺子
大年初八是民间说的“发财日”,所以,这天我们可以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外形看上去就像元宝一样。这天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
2、汤圆或者元宵
如果你不喜欢吃饺子,也可以吃汤圆或者元宵。芝麻的汤圆和元宵象征步步高升,豆沙的元宵和汤圆寓意红火兴旺,花生馅的元宵则有多福绵延之意。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财源滚滚了。
三、“忌3事”
1、不开窗通风
家里有老人的,很多都害怕开窗通风,怕受风感冒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开窗通风,反而会给细菌繁殖提供条件,更容易引发一些身体不适。
进入春天后,虽然感觉还挺冷,但自然万物已经进入萌发的状态了,是一个阳气上升的阶段。而我们人体气血和自然界循序渐进的规律一样,到了这个时候也需要舒展畅达。并且,春季是还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时期。
所以,我们要注意屋内的空气的流通,适度开窗通风换气还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另外,提醒大家进入春天后,气温不会一直上升,而是呈现出咋寒咋暖和多风的情况。因此,我们不能急着把厚衣脱掉,要遵循“春捂秋冻”原则,尤其要注意保暖腿部和脚部,以防风寒入侵。
2、少吃生冷和辛辣食物
进入春天后,阳气渐升但气温不稳,人体脾胃阳气弱,应少吃以下三类食物。
第一类:少吃生冷食物
如冰淇淋、生鱼片,易伤脾胃阳气致消化不良等。可以多吃一些甘味食物,如糯米、小米、燕麦、黑豆、红豆等、胡萝卜、南瓜、红薯、香蕉、甘蔗、荔枝、蜂蜜、饴糖等。
第二类:少吃辛辣食物
像辣椒、花椒,易生内热引发上火及肝火上升。可以多吃新鲜蔬果,如荠菜、香椿、西兰花、橙子、柠檬、猕猴桃等。
第三类:少吃油腻食物
如油炸食品、肥肉,会加重胃肠负担、增加体内湿气。可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黄豆、青豆等可制成豆腐、豆浆、虾、贝类等。
3、早睡早起、多出外走动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春天这三个月和冬天可不一样,不能再“早睡晚起”了,要“早睡早起”顺应时节的变化。
晚上11点之前睡觉,人卧血归于肝,早睡就是养肝血,养好肝血,白天才有精神去生发阳气。所以,我们要早睡,不能睡的太晚了,并且,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旦超过晚上11点以后再睡觉,出现失眠的几率是很大的。
另外,也要早起,最好和太阳同步地起床。比如,我们可以早上6点左左右起床,不仅不耽误上班,还有利于人体生发阳气,使人一天有精神,活力满满。
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不用去上班,但也要早起来去运动一下。老话不是说“春三月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吗?我们要早起来,出来动一动,舒展形体,做一些不剧烈的运动,增强体质。比如,我们可以多出去走走、去公园转转,看看绿色、仰望天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