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作为春节期间一个独具魅力的日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习俗,宛如一部生动的民俗史诗,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温馨的色彩。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独特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让我们一同走进正月初八,探寻那些传承千年的习俗与禁忌背后的故事。
相传,女娲创世之时,在正月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猪,初四创造了羊,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到了初八这一天,便创造了谷物。因此,正月初八被称为“谷日”,是谷物的生日。古人认为,这一天的天气状况预示着一年的谷物收成,若天气晴朗,则意味着这一年稻谷丰收;若天阴,则年歉。为了表达对谷物的敬重和对丰收的祈愿,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一系列的活动。
在谷日节,人们会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且不吃煮熟的谷物,以此蕴含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同时,还有“观谷”“食谷”“养谷”等习俗。全家会离开城市,来到田野间,大人们向孩子们介绍基本的农业知识,一同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让孩子和大人一起亲近农业,帮助孩子树立尊重农业、农民以及爱惜粮食的意识。从田野间返回家中,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顿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懂得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不易。
正月初八又称“顺星节”,这一天被认为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在民间传说中,人的一年命运掌握在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所以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保佑。到了晚上,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寓意着全年108位星宿的庇佑;一般人家也会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人们会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点燃的“金灯”(黄灯花),这被称为“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保佑家宅平安之意。
“放生祈福”也是正月初八的重要传统。人们会将家里养的鱼、鸟等拿到外面,放归野外。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放生鸟和鱼,既表达了好生之德,同时也希望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而且,初八是顺星之日,选择放生,还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积累福报。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记载了当时正月初八放生的热闹场景:“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此外,正月初八还有“开业大吉”的习俗。由于“八”谐音“发”,寓意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不少商家选择在这一天开门营业,期望新的一年能够生意红火。很多老板还会在这一天派发开工利是,象征开市大吉,给新年讨个好彩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正月初八开业的商家数量能占到春节后开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希望得到八仙的庇佑和指引,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化险为夷。
在这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里,也有着不少禁忌。这一天忌讳打破碗碟,据说会带来不好的运气,若不小心打碎了,一定要及时念几句吉祥话来化解,如“岁岁平安”“破财消灾”等;尽量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些吉祥话,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家中的米缸不能空着,要将米缸和面缸装满,以表示“聚财”,希望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妇女们要避免动针线活,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动针线活可能会影响到蚕的养殖和收成,从而带来不顺和霉运;还要避免倒垃圾,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垃圾是财运的象征,倒垃圾可能会影响到新一年里的财运和运势。
正月初八的这些习俗和禁忌,虽然在现代社会看起来有些传统,但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无论是祈求丰收的谷日节,还是祭祀星君的顺星节,亦或是充满善意的放生祈福,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带着这份美好的期许,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勇往直前。朋友们,你们那里正月初八还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和禁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