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胡奇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塔山阻击战中一战成名,被誉为“塔山猛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但大家是否好奇过,胡奇才战功赫赫,为何最后只被授予中将,而不是上将军衔呢?

这一切,还得从胡奇才的经历说起。



胡奇才,原名胡其财,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老小共有七口人,仅靠一家小豆腐坊维持生计。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胡奇才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里的重担,经常在作坊里帮忙磨豆子。

母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更加困难。父亲为了让胡奇才有点文化,将来好娶媳妇,让他念了几年私塾。他一边读书一边劳作,过得很辛苦,但他非常珍惜读书的生活。这种半耕半读的生活持续三年便结束了,胡奇才回到豆腐铺帮忙做豆腐,经营小本生意。

自从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胡奇才也开始忙活起来,他把村里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每天轮流去村子后面一个大山顶站岗放哨,主要是在山头竖起一根旗杆。

如果发现敌人进入苏区骚扰,就把旗子放下来,村民就知道敌人来了,赶紧疏散开。如果走了,山头的旗杆会竖起来,村民也就可以继续安心劳作了。

一天,胡奇才照常在山上站岗,突然儿童团大队长匆忙跑过来,喘着粗气说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胡奇才是个急性子,问道:“是什么好消息?你快说呀,急死我们了。”大队长笑着回答:“你们不是说想参加红军吗?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胡奇才又问:“什么机会?你快点说呀!”



大队长还是不紧不慢的模样,笑着说:“你不要急,听我慢慢说。我今天参加了村里的扩红运动,上级说要保卫苏维埃政府,不能光靠儿童团和赤卫军,还要迅速扩大红军力量,才能保护好苏维埃政府和我们的根据地。你们有谁想参加红军的,现在立刻报名,然后去乡里的苏维埃政府参与选拔。”

胡奇才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蹦起来,喊道:“我去参加红军!我要报名!”参加红军是胡奇才朝思暮想的愿望,他曾多次向队长表示想要加入红军,但因为自己年龄小,上级一直不批准。为什么胡奇才会这么向往加入红军呢?这是源于他的老师张楚峰。

一天,胡奇才正在山上放牛,看见敌人把张老师押上山顶,对张楚峰严刑拷打,逼问他组织的经费在哪?上级领导是谁?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楚峰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敌人气急败坏,声称要把他碎尸万段,但张楚峰仍旧面不改色站在那里。敌人让他跪下,张楚峰就是站在那里,说什么都不肯跪。敌人见状,将张楚峰的脚筋割断,让他站不起来,最后竟把张楚峰活埋了。

胡奇才站在山腰目睹了这一切,他气得发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参军,为张老师报仇。没过多久,胡奇才的两个堂哥也被敌人杀害了,这使他更加坚定要加入红军的信念。



胡奇才本想瞒住父亲,等被红军选中再告诉父亲,却没想到在去苏维埃政府的路上碰到了。父亲问:“你急急忙忙跑去哪里?”胡奇才见状,支支吾吾说:“我…我要去,找伙伴玩!”

父亲知道胡奇才不擅长撒谎,一眼就看出儿子有事瞒着他,严肃地问:“你是要去哪里?今天不说清楚,我就不让你去,居然还撒谎,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吗?你怎么不学好啊,小小年纪还学会撒谎了!”

胡奇才着急解释:“我不是故意要骗你,我要去参加红军,怕您不同意,就……”胡奇才的声音越说越小。父亲听到胡奇才的话后,放下手中的锄头,坐在田埂上陷入了思索。

他的内心十分矛盾。放儿子去参军吧,家里的祖父体弱多病,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大儿子抱病在身,做不了重活;两个小女儿又年幼,不懂事。胡奇才一走,家里都没人帮衬了。

但胡奇才不去参军,留在家里有什么用呢?豆腐铺子生意不好,最近农作物收成也不好。不是被饿死,就是像那两个侄子一样被国民党害死,左右都不是个办法呀!



图|豆腐铺子

胡奇才看着父亲坐在田埂上沉思,突然发现原来父亲乌黑的头发已经逐渐花白,黑瘦的脸上也爬满了皱纹,生活的苦难将挺直的腰变得有些弯曲。

胡奇才心想:“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妈照顾我们。白天做农活,晚上洗衣做饭,缝衣服补袜子。父亲已经很久没出现笑容了,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帮父亲分担许多。但我真的很想参加红军,只有参加红军,才可以帮张老师报仇,为穷人出一口气。”

想到这里,胡奇才鼓足勇气对父亲说:“父亲,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感谢共产党吗?他们给穷苦人家带来了好日子。现在共产党要扩大红军队伍,最后不也是为了我们穷人家吗?我想加入红军,希望可以成为像他们那样英勇,为穷困百姓谋福利,为国家统一做贡献。”

最终,父亲强忍不舍点点头,说道:“你去吧,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咱们家就饿不死。你去部队好好干,要遵守部队纪律,不要像现在一样咋咋呼呼的,不要给我们胡家人丢脸,听到了没有!”

胡奇才听到父亲同意他参军时,真的特别高兴。这也是母亲去世以来,第一次看到父亲那么开心,胡奇才随后跑去了乡苏维埃政府。

胡奇才刚到这里时,到处都站满了人,但他凭借灵活走位,顺利挤到前面去。经过层层挑选后,胡奇才被选上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胡奇才在心中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今后无论是碰到什么困难,都要跟着红军走,跟着党组织走。

胡奇才被分到了红1军1师1团1营1连,并在入队当晚获得了一支步枪。他如获至宝,非常珍惜这把枪,想拿它上阵杀敌。经过刻苦训练后,胡奇才成为了连里最优秀的射手。

1932年1月,红军继续北上扩大苏区范围。此时,红4方面军发起商潢战役,成功击败国民党军。胡奇才在跟随部队追击敌军时,不幸中弹,被打穿了右臂。一个月后伤口愈合,但他无法将右臂伸直,且右手也使不上劲。



这对一个战士来说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右手没办法用力,就意味着再也不能用枪。胡奇才没有因此颓废,他相信勤能补拙,为了恢复右臂的能力,胡奇才晚上偷偷起来练习单杠,增强自己的手臂力量。因为使不上劲,总是摔下来。但他一直忍着疼痛爬起来继续练习。

通过晚上加紧苦练,胡奇才的右臂功能逐渐复原,拿枪射击也像之前一样准。党组织鉴于胡奇才多次积极参与战斗,毅力坚定,心态执着,批准他加入共产党。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漫漫长征路,胡奇才率领部队一同跟随。长征途中,红4方面军损失严重,因此进行了整编,胡奇才担任红4军第12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经国共双方商定,进行队伍改编。胡奇才所在的队伍,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58旅第770团,胡奇才担任副团长。

鉴于胡奇才不仅能打胜仗,还善于做思想工作,被组织任命为第770团政治委员,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再次得到学习的机会,胡奇才格外珍惜,虽然他很想和战士一同作战,但是他明白必须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才会有所进步。

1938年8月,胡奇才被派到山东,随后担任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委员。与此同时,胡奇才在这里喜欢上了王志远,二人喜结连理。向组织递交结婚申请书时,书记在批示中将“胡其财”写为“胡奇才”,支持改名为“胡奇才”。

抗日战争后期,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胡奇才率领部队对盘踞在山东的日伪军发起反攻。胡奇才指挥第2团包围伪军驻守的冶源据点,他发挥其擅长的战略战术,在城外伏击日军小队,取得丰硕战果。日本投降后,山东军区将主力组建为8个野战师和12个警备旅,胡奇才被任命为第3师副师长。

1946年1月,胡奇才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同年10月,国民党对南满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东北联军南满部队。国民党军出动8个师,兵分三路向南满地区进犯。

胡奇才接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的电报指示:以运动战的方式,寻找战机,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胡奇才接到指示后,果断率领纵队在正面阻挠国民党军前进,通过节节抗战,为我军后方机关转移和收拢部队,在运动战中捕捉到了战机。

随后,胡奇才指挥战士和国民党军斗智斗勇,敌军师长狂妄自大,最终落入我军包围圈。经过浴血奋战,我军顺利夺回老爷岭,并依托该阵地,将国民党军的电台悉数毁灭,给予敌军重大打击。胡奇才指挥作战进退有度,最终将国民党军悉数歼灭。



1948年1月,胡奇才担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根据东野指示,拟定辽沈战役的作战计划。计划之一就是集中兵力进攻锦州地区,切断敌军部队和其他增援部队的联系,将国民党军就地歼灭。

4纵队按照命令参加辽沈战役。司令员命令必须严防死守,不惜一些代价也要阻止国民党军前往支援,并争取6-7天时间,为我军主力攻打锦州做好掩护工作。

塔山,既没有塔,也没有山,只是一个不到60米的小山头。为什么我突然会说到塔山呢?因为塔山是国民党军进入锦州的唯一通道,胡奇才也打算在这里堵截国民党援军。

辽沈战役成败的关键,在于我军是否能成功守住塔山。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游击战,可在这场战役中,我军要在一个没有藏身点的塔山打阵地仗。大家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胡奇才感到责任重大。

由此可见,塔山乃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蒋介石也对此高度重视,他调集11个师去增援锦州。10月10日,国民党出动3个师在空军和海军的掩护下,兵分多路向我军塔山防御阵地攻击,趁我方不备占领打渔山岛。

打渔山岛位于塔山防线以东,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但这个岛对塔山防御意义重大。胡奇才迅速赶去了解,才知道负责这块的排长不熟悉沿海地区潮汐变化的规律。这个小岛本就不大,涨潮时就会被淹没,潮落时才会显现。

胡奇才立即部署,黎明时趁大雾天气迅速出兵,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夺回了打渔山岛。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级,司令员听到后立即电令胡奇才:“必须守住塔山地区,如果守不住,所有人都等着掉脑袋。”

胡奇才深感压力重大,向战士转达司令指示:务必死守塔山,将士各就各位,准备大干一场。胡奇才在做好部署后,急急忙忙来到第1营。1营主要负责工事防御,在没有藏身点的塔山,工事防御十分重要。

胡奇才对1营营长说:“你们的工事防御做得怎么样了?”营长保证道:“没问题!”胡奇才听后微微一笑,反问:“真的没问题吗?”1营营长说:“真的没问题,我们和塔山共存亡。”



胡奇才没再多说什么,默默走过去,拖来一门六O炮,下令道:“把炮口对准工事,炸!”两位参谋被胡奇才的话搞懵了,军令如山,看胡奇才的神情也不像开玩笑。

一声轰响,工事防御被炸毁一半,营长立即傻眼了,所有战士都跑了过来。胡奇才捡了一根树枝比划道:“这就是你们建造的工事吗?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O炮,就已经炸毁了一大半。如果是国民党精良的飞机大炮,你们自己也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样子。”

看到大家都在自责,胡奇才耐心地说:“同志们,我们这次和往日不同,我们一个营,要抵抗国民党好几个师。如果没有坚固的工事,我们怎么抵挡敌军的攻击呢?按照现在的工事,别说撑七八天,就是一天也撑不过去呀!工事要能吃能住,能躲能藏,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营长带着全体战士一起坚定喊道:“明白了!”在胡奇才的指导下,重新构建工事防御体系,切实打造一个敌人开炮,我们就躲进去;敌人一冲过来,我们就杀出去的牢固防御体系。

11日,国民党军大刀阔斧来到塔山高地,炮群向前面靠,攻击后面的东北野战军4纵队,妄图给予我军毁灭性打击。塔山背后的炮兵阵地很快就成了一片火海。

胡奇才立即叫来反击力量,对着敌人所在的碉堡进行轰炸,碉堡顷刻间灰飞烟灭。4纵队抓住战机,对准敌军展开猛烈报复,一举摧毁了敌军13门大炮。

过了一会儿,敌军151师升起一颗红色信号弹,随后海、陆、空三军不顾一切冲了过来。敌军凭借三军配合,将塔山前方一个小高地夺走。

刘亚楼作为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直接向36团团长江海下令:“务必把小高地再度夺回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来。”江海接到指令后,立即指挥5连连长带领战士,将小高地夺回来。

当晚,胡奇才来到小高地勘察情况,经过一天血战,我军损失563人,敌军伤亡1320人。11日当晚,国军将领侯镜如下达作战命令,12日做好进攻准备,13日拂晓正式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胡奇才也做了相关战略部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内容:积极抢修工事、收紧阵地、埋设地雷、抓获俘虏。

12日,趁国民党军还没有发起进攻,积极做好相关防御工作。

13日拂晓,国民党军兵分两路对塔山进行围剿,先是由战机俯冲至塔山,随后把塔山打起阵阵黑烟,敌军趁浓烟开始向塔山进军。国民党第95师冲在队伍最前面,胡奇才立即下令开始射击,子弹犹如一条条火蛇般窜到敌人眼前。

第95师虽采用自己的看家本领“波浪式冲击”打法,但好战术也敌不过占据地形优势的东北野战军。敌人一排排前进,我军哪怕随意射击都可以打中敌人,简直就是人肉靶子。

胡奇才拿出望远镜在塔山观望,下令:“二梯队,上刺刀!”28团团长和政委随即带领二梯队冲上去,迅速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二梯队700人出击,只有70人生还,损失了六百多人,但最终将国民党95师全部歼灭。

胡奇才继续安排:“31团,你们协助36团一起反击,把敌人打回去。”31团得到指令后,个个摩拳擦掌冲出去和敌人血拼。太阳落下时,战斗终于结束,双方都损失了一千多人。

14日,侯镜如又指挥4个师的兵力冲向塔山。这一次,国民党军没有队形,只是光着膀子,扎着红布往塔山上面冲。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往上面冲。

塔山再度告急,江燮元拿着机关枪就要冲出去,胡奇才突然开口:“等一下,你们待会打守卫战,千万不要冲出防御工事,国民党肯定是想把我们引出去。”

江燮元顿时恍然大悟,随即将命令下达给二梯队的战士。经过一整天的奋战,敌军伤亡1260人,我军伤亡745人。我军与敌军八进八出,最终将敌人赶出千里之外,这时司令员等人向胡奇才发来电报:“胡奇才真是打仗的奇才!”随后,又大力赞扬了他们的功绩。15日,东北野战军顺利攻占锦州。



胡奇才作为东北野战军一名虎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大多数时间都是担任副职。授予中将其中一个要求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必须达到正军级以上。所以胡奇才被授予中将,更多的还是靠立下的赫赫战功,并不是官职和资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