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两军在库尔斯克战区部署规模空前的兵力。乌克兰方面投入经北约标准化训练的新型战略预备旅,这些部队此前在英国、德国等北约成员国军事基地完成数月专业训练。乌军此次投入的新型战略预备旅装备大量西方现代化武器装备,包括“豹2”主战坦克、“马德”步兵战车等重型装甲车辆,以及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在内的远程火力打击系统。这支部队与已在库尔斯克地区部署的乌军构成一支总兵力超过6万人的军事力量。

俄罗斯空降军第83空突旅是俄军空降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单位之一,该旅此前在顿巴斯地区作战表现突出。俄军还从其他战线调集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部队,其中包括在赫尔松方向作战的海军陆战队第810旅。这支部队在两栖作战和城市巷战方面具有专长,此次被部署至库尔斯克关键地区。

过去24小时内,俄军在普塞尔河沿岸地区发起猛烈进攻。俄军采用“火力-机动”战术,首先利用远程火炮和航空兵对乌军阵地实施饱和打击,随后装甲部队趁机突进。在格沃地区,俄军出动苏-34战斗轰炸机编队,对乌军防空系统实施精确打击,多个S-300防空导弹阵地被摧毁。

普列霍沃地区,双方展开近距离巷战。俄军特种部队采用小规模渗透战术,成功突破乌军防线。随后主力部队跟进,经过多轮血战,最终突破乌军首道防线。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中,双方投入大量步兵和装甲力量,战况惨烈。

俄军出动卡-52武装直升机和苏-35战斗机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乌军则利用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统进行抵抗。在电子战领域,俄军采用新型电子干扰设备,成功瘫痪多架乌军无人机系统,并干扰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的制导系统,使其命中精度大幅下降。

通过这轮进攻,俄军控制重要战略要地,同时缴获大量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先进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将被送往莫斯科进行技术分析,为俄军研发反制手段提供重要参考。战斗仍在持续,双方都在向战区增派援军和补给。

自战斗打响以来,乌军在人员和装备方面的损失呈逐日攀升趋势。装备损失主要集中在装甲车辆和火力打击系统两大类,其中包括西方提供的最新型号武器装备。

装甲车辆方面,乌军损失的294辆坦克中,有超过40%是西方提供的主战坦克,包括德制“豹2”、英制“挑战者2”和美制M1“艾布拉姆斯”坦克。217辆步兵战车中有约35%是北约标准装备。这些现代化装备的损失削弱乌军的战斗力,更严重影响部队士气。

乌军损失的347门火炮中,包括多门法制“凯撒”自行火炮和美制M777榴弹炮,这些都是乌军最依赖的远程火力支援武器。44辆多管火箭炮发射车的损失直接影响到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16辆防空导弹发射车的损失,这些防空系统大多是北约国家近期提供的现代化装备。

过去24小时的战斗中,俄军“北部”作战集团的精准打击造成乌军一个机械化步兵连的重创。该步兵连损失290余名士兵,这一数字占该连编制人数的80%以上。装备损失方面,除1辆主战坦克和1辆装甲运兵车外,4辆装甲战车的损毁严重削弱该连的机动作战能力。3门火炮的损失也使该部队失去重要的火力支援手段。

俄军此次进攻成果显著,成功夺回26平方公里战略要地。通过清除普列霍沃地区的乌军力量,俄军成功打通向西推进的通道。沿6公里宽战线的推进巩固既有战果,更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这条公路是乌军在库尔斯克南部的重要补给线,其中断将严重影响乌军在该地区的后勤保障能力。俄军通过控制这一交通枢纽,限制乌军的机动能力,还为进一步包围乌军创造条件。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多次强调,俄军将继续推进特别军事行动直至实现既定目标。此次战役的胜利,展示俄军的实战能力,更向国际社会传递俄罗斯坚定的战略决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虽下令部队坚守阵地,但乌军的重大损失可能影响其在未来谈判中的筹码。

北约已制定新的援助计划,拟派遣4万人的维和部队进入冲突区域,其中主要由波兰和法国部队组成。美国国会也在讨论新一轮对乌军援计划,包括提供更多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军事部署措施,其中包括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以增强战略威慑力。这些举动使得地区局势更加复杂,也为和平解决冲突增添新的变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