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特种部队采取高度隐蔽的渗透战术,成功突破乌军多重防御体系,对乌军指挥系统造成严重打击。
俄军特种部队在行动前进行为期数月的侦察准备,建立完整的目标区域电子地图,并对乌军指挥部的人员调动规律、警戒部署等进行细致分析。特种部队利用先进的伪装技术和战术动作,成功规避包括红外探测、生物识别等在内的多重安保系统。
与此同时,在赫尔松和扎波罗齐战区,俄军在该区域部署规模庞大的突击预备队,总兵力接近10万人。
这支突击预备队采用高度机动的部署方式,通过不断调整驻地位置和伪装手段,有效避免卫星侦察和无人机侦查。这种大规模预备队的存在,迫使乌军不得不分散防御力量,无法对任何一处防线形成绝对优势。
突击预备队可以根据战场态势快速调整打击方向,对乌军薄弱环节形成突破。同时,其规模和机动性也给乌军指挥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使其难以准确判断俄军的战略意图和主要突击方向。
通过详细的战场数据分析可见,这支突击预备队配备大量现代化装备,包括最新型号的主战坦克、自行火炮和防空系统。这种装备配置使其具备全天候、全地形的作战能力,可以在复杂战场环境下保持持续的战斗力。
在库尔斯克战区,乌军在此区域投入包括第79半机器人空突旅在内的多支精锐部队,然而在持续的高强度作战中损失惨重,战斗力严重受损。
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投入26个战斗营,总兵力约15000人,装备包括主战坦克、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以及各型火炮系统。这支部队原本担负着固守战略要地、阻滞俄军战略推进的重要任务。然而,在连续4个多月的激战中,乌军不断遭受重创。
截至目前,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区的损失已接近80%,约12000名军人伤亡。装备损失包括89辆主战坦克、156辆装甲车、47门自行火炮系统以及大量通信、侦察设备。目前仅有约3000名乌军和外籍雇佣军在达奇诺耶村继续负隅顽抗,但补给线已被切断,战斗力所剩无几。
在战役进程中,俄军首先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手段瘫痪乌军指挥系统,随后出动武装直升机和自行火炮对乌军阵地实施持续打击,最后投入装甲部队实施突击,这种战术组合对乌军防线造成致命打击。
就在库尔斯克战事进入胶着之际,乌军第810旅遭遇重创的消息再次引发关注。这支刚完成整编补充的部队在向库尔斯克方向开进时,被俄军先进的无人机系统发现。俄军利用"寻的者-M"型热成像设备对该部队进行全程跟踪,并实施精确打击。
俄军此次打击采用最新型号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该系统具备超强的突防能力和毁伤效果,俄军炮兵部队通过网络化指挥系统,将无人机侦察数据实时传输至火力打击单元,仅用时3分钟即完成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的全过程。
这次精确打击造成乌军第810旅损失惨重,200余名官兵伤亡,损失18辆装甲战车、24辆军用改装皮卡以及大量通信设备。该旅的指挥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使得原定的战术预案无法执行,严重影响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区的整体部署。
俄军对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装甲修理厂发起的精确打击,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更从根本上动摇乌军的装备维修和技术保障能力。
俄军此次行动动用多枚改进型伊斯坎德尔导弹,采用饱和攻击方式,成功突破乌军的多层防空系统。打击造成厂区内主要生产车间、零件仓库、技术研发中心等设施严重受损,约65000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伤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