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食大国,我们几乎所有大事都能和吃扯上关系,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几乎都是围绕着吃进行。眼下正值春节假期,很自然的,在这段时间大家的生活里又全部都是吃吃吃。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1960万人,我国作为癌症第一大高发国,新增患癌病例约460万例。
“癌”字三个口,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在临床上确确实实有很多癌症包括一些疾病,都和吃有很大关系。就比如下面这5个吃饭时的坏习惯,折寿又伤身。如果你吃饭时有这些坏习惯,寿命可能长不了,希望你一个都不占!
感情深、一口闷:劝酒
一提到饭局,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过年期间的饭局,几乎顿顿都有酒的身影。围绕酒,甚至衍生出了不少俗语,最常见的就是“感情深、一口闷”。殊不知,一口闷还真不是感情深的代表。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喝掉300亿公斤的酒,每年因喝酒死亡11万人,因饮酒致残273万人。
长期饮酒可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疾病。此外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饮酒后可使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突发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和颅内出血等风险。
更重要的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给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带来危害,可使其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突变,进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临床数据显示,约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都和酒精有关。
吃得太客气:互相夹菜
过年聚餐期间,互相夹菜是避免不了的,甚至有些时候一个菜能来来回回夹好几遍。这里要劝大家的是,平时一起吃饭时尽量不要互相夹菜,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胃癌的主要“凶手”——幽门螺杆菌的传染。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亿人胃部中藏有幽门螺杆菌,这种病菌可引发一系列的胃部疾病,细思极恐的是,约70%的胃癌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
更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的“狡猾”往往超出想象,在已经感染的人群中,约有70%的人几乎没有明显症状。
吃得太荤:经常大鱼大肉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人平时都不缺少吃的,所以真心不建议经常大鱼大肉,因为经常大鱼大肉、吃得太荤的人,血管往往更加容易硬化。
去年9月,巴黎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和连续性高脂饮食相比,间歇性高脂饮食反而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偶尔吃一顿大鱼大肉反而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平时吃得太荤,肥胖、超重、高血脂、脂肪肝和痛风等“富贵病”也很容易找上门来。
吃得太烫:喜欢趁热吃
趁热吃,同样是国人饮食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大家更喜欢趁热吃,不仅喜欢自己趁热吃,更喜欢劝别人趁热吃。而趁热吃的习惯,很可能已经在无形中为癌症埋下伏笔。
因为吃太烫的食物,尤其是超过60℃的食物,可引起黏膜充血、蛋白变性,并引起炎症等病变。一旦温度超过70℃,可直接损伤食道和胃部。有研究显示,连续25天食用高温食物,就可导致食管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癌前病变。
吃得太快:为了赶时间狼吞虎咽
现代人似乎什么都在快节奏,哪怕吃饭也是一样,忙起来时三两口应付一下。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吃饭太快根本不是什么好事。
就比如复旦大学相关研究团队发现,用餐时间小于5分钟的次数越高,发生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风险就越高。
此外,发表在《营养素》期刊的研究显示,吃饭速度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和吃饭速度慢的人相比较,吃饭速度快的人罹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要高出整整59%。
最后,长期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并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有增加胃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