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步兵手榴弹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御时都是步兵手中委以重任的武器,特别是在巷战中很多时候受制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无法获得火炮支援,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火力点时一颗反步兵手榴弹在半密封的空间内爆炸后释放的弹片和冲击波足以解决掉火力点内的敌人,在防御时手榴弹释放的弹片也足以杀伤没有任何掩体的敌军,手榴弹给了士兵能守能攻的资本,今天来盘点一些二战中主要交战国的那些反步兵手榴弹。



德国M24型手榴弹就是典型的进攻型手榴弹

提前说一下,一般来说破片型手榴弹属于是防御型手榴弹,爆破型手榴弹属于是进攻型手榴弹,不过也可以在爆破型手榴弹外套一个破片外壳充当防御性手榴弹;防御型手榴弹用破片杀伤敌人,波及范围广;爆破型手榴弹则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慑、杀伤敌人,波及范围近在投掷后不耽误士兵进攻。



美国MK II型手榴弹就是典型的防御型手榴弹

中国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是十分缺乏火炮的,很多时候手榴弹就成了中国士兵手中的“炮弹”;中国的反步兵手榴弹是以德国M24手榴弹仿制而来的,巩县兵工厂在仿制时将长度缩减到310毫米,弹体直径缩减到56毫米,全重800克;由于当时中国没有能力自产薄钢材所以弹头采用铸铁浇筑弹体,又因为TNT炸药产量不足其弹体内部装药比例为40%TNT和60%硝酸钾。



德械师正在用巩式手榴弹早期型号训练,其长度并不适合中国军队

巩县兵工厂早期手榴弹的缺点是威力不足以及爆炸后弹片不均匀,其木柄制造需要将一整块木头掏空后做防潮和上蜡处理,1939年后巩县兵工厂对手榴弹做出了改进,将长度缩减到243毫米,弹体直径缩减到42毫米,炸药比例改为60%TNT和40%硝酸钾,虽然降低了装药量但是增加了TNT炸药的配比其威力更大,杀伤范围达到10-15米;其外形也更适合中国士兵携带,方便士兵匍匐前进。



巩县兵工厂的手榴弹长度对比,图上的巩式手榴弹属于后期型

“边区造”手榴弹,这个词汇大部分人都是看电视剧里《亮剑》中李云龙在打山崎大队前和后勤部部长张万和要手榴弹的时候知道的,“边区造”手榴弹是八路军积极发动群众靠着拆铁轨、拆日军炸弹以及自制黑火药制造出来的,拆铁轨是给铸铁弹头提供材料,拆炸弹是为了获得TNT炸药,至于在电视剧里李云龙说炸开就两半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边区造”手榴弹里填充的炸药是黑火药。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对“边区造”手榴弹嘴巴上是嫌弃却恨不得多拉十箱



正在组装手榴弹的八路军兵工厂,黑火药是当时八路军能最容易得到的炸药

八路军在抗战前期是没有能力制取TNT炸药的,黑火药容易制取但是其威力小的毛病造成很多时候八路军士兵丢出去的手榴弹往往只能听个响;后期八路军获得了制取硝酸甘油的技术使得“边区造”手榴弹威力倍增,加上预制破片刻槽让曾经那个听个响、炸开是两半的“边区造”手榴弹一去不复返。



由于缺乏火炮,八路军是靠着“边区造”手榴弹砸出一个又一个胜利

日本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反步兵手榴弹包括九一式、九七式和九九式,其中九一式因为性能太差被九七式取代,九七式也成为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试用最多的反步兵手榴弹,看过电视剧《亮剑》里有一幕是后勤部长张万和说李云龙不喜欢“边区造”手榴弹喜欢日本香瓜手雷,这里的“香瓜手雷”指的就是九七式手榴弹。



九七式手榴弹

九七式手榴弹属于防御型手雷,全重453克,全长98毫米,弹体直径50毫米,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手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拔掉保险销后还要把手雷磕一下再丢出去,这个磕一下的动作是因为日本将手雷引信改为撞击引信,在电影《举起手来》中就有这么一幕。



九七式手雷投掷前需要先磕一下

引信内部由发火组件和延时引信组成(延时引信是一段装在黄铜管里的火药),士兵拔掉保险销后将引信部位在钢盔或者鞋底磕一下,其撞针击发火帽点燃延时火药(延时4-5秒),内部装65克TNT炸药。



电影《举起手来》中的郭大叔不知道日本手雷拔了保险销还要磕一下

九七式手榴弹可以在弹体下方安装高低压发射药筒用于掷弹筒发射,不过发射距离较近多用于士兵投掷。



九一式手榴弹和九七式手榴弹,九七式一样可以安装高低压发射药筒成为枪榴弹

美国

美国在二战中生产最多的反步兵手榴弹是MK II型防御性手榴弹,其外形类似于类似于凤梨也被叫做凤梨手榴弹,也因为其保险片类似于鸭嘴也被叫做鸭嘴手榴弹,该型手榴弹也成为了后世影视剧里美军步兵出镜时的标配。



MK II型手榴弹

美国MK II型手榴弹并非诞生于二战而是诞生于一战的1918年,该型手榴弹全重585克,弹体直径58毫米,长113毫米,内含65克TNT炸药;相较于日本的九七式手榴弹而言美国手榴弹使用起来更加简单,首先握紧手榴弹的保险片,拔掉保险销后将手榴弹丢出去,保险片脱离后撞针向下击中火帽点燃引信,4-5秒后手雷爆炸。



MK II型手榴弹增加尾管成为枪榴弹

MK II型手榴弹可以增加尾管来当枪榴弹发射;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二战初期为了告诉士兵手榴弹里装药的是高爆炸药所以弹体会涂上黄色,后来统一为橄榄绿色。



MK II型手榴弹

英国

说起英国手榴弹或许是因为后世影视剧里以及游戏里提得太少导致鲜有人知,不过英国的的确确有自己的手榴弹,即米尔斯手榴弹。



米尔斯36号手榴弹

米尔斯手榴弹是英国一战时期就生产的一种破片型防御手榴弹,从1915年开始陆续装备英国军规被分别称呼为5号(1915年列装),23号(1917年列装)、36号(1918年列装),其中36号米尔斯手榴弹一直用到了1972年才退出英国军队装备序列,这里就以36号M型米尔斯手榴弹为主,该型手榴弹是36号米尔斯手榴弹的最终版本。



米尔斯5号(左)、23号(中)、36号(右)

36号M型米尔斯手榴弹属于是防御型手榴弹,全重774克,全长89毫米,弹体直径57毫米,内含60.2克阿图拉炸药;米尔斯手榴弹开创了无柄手榴弹的先河,和美国手榴弹一样使用时握住保险片然后拉开保险销丢出去后保险片脱离,保险片脱离后撞针向下击中火帽点燃延时引信,延时引信延迟4-6秒后引爆手雷,由于英国人会采用不同的装药,所以会在弹体上用不同颜色的圆环表示内部装药,比如阿图拉炸药就会用红色圆环。



米尔斯36号手榴弹

36号M型米尔斯手榴弹可以加装带有螺纹的铁棒,由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发射时延迟引信为7秒;北非战役初期的英军装备的36号M型米尔斯手榴弹的引信都是7秒,导致德军经常把丢过来的米尔斯手榴弹给丢了回去。



图上是23号米尔斯手雷成为枪榴弹的样子,36号和这个是一样的



23号米尔斯手雷装上铁棒成为枪榴弹

苏联

苏联手榴弹很多人通过游戏和影视剧知道一款F1型手榴弹,不过F1型手榴弹不是苏联人而是法国人在一战时期使用的F1型手榴弹的改进版,要说苏联自己设计制造的手榴弹,就要提一下RPG-33型手榴弹,全称是1933年型迪亚科诺夫型手榴弹。



RPG-33型手榴弹

RPG-33型手榴弹由于其带有预制破片刻槽的弹体被很多人误以为是防御型手雷,但其实它的本体是爆破型手雷也就是进攻型手雷,很显然是设计师迪亚克诺夫啥都想要给专门设计了一个破片外壳,不过据说其破片杀伤直径达到50米。



RPG-33型手榴弹的本体和它的破片外壳

RPG-33型手榴弹本体全重500克,破片外壳重250克,全长190毫米,本体直径45毫米,加破片外壳直径54毫米,内含85克TNT炸药。



RPG-33型手榴弹带破片外壳和本体

RPG-33型手榴弹包括手柄都是全钢制作,手柄为薄钢板卷起并冲压出三条加强筋用于增强结构和防滑;弹体部分也是薄钢板制作,顶部预留小孔是延时引信塞入的地方。



RPG-33型手榴弹和德国M24手榴弹

RPG-33型手榴弹出名不仅是因为威力大其操作复杂很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款需要多次使用的基层武器,使用时需要先将保险拨片向左顶到头,然后握住弹头另一只手将手柄向下拉的同时按从右往左的方向转动直至看到手柄预留孔露出红点,此时将手柄向前推来让手榴弹进入到待击状态,找来延时引信从顶部装入后用引信挡片挡住,再拨开保险片看看红点还在不在,如果在表明此时手榴弹已经解除保险,接下来手榴弹在被扔出去时依靠自动释放平移击铁火帽,要注意的是扔的力量小了是不能点燃引信的,引信点燃后3-5秒引爆手雷。



RPG-33型手榴弹投掷前操作繁琐

RPG-33型手榴弹由于其操作繁琐的问题被更加简单的F1手榴弹取代,不过该型手榴弹在战后依然出口到很多国家,朝鲜战争时期我志愿军战士就曾使用过这种手榴弹打击美军的掩体工事以及轻型装甲车辆。



一名苏联士兵腰间别着RPG-33型手榴弹和F1手榴弹以及RPG-40型反坦克手榴弹



RPG-40型反坦克手榴弹长这样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并不是没有卵型手榴弹而是其木柄手榴弹名声更大,其代表就是M24型木柄手榴弹。



MK24型手榴弹和它的专用弹药箱,一个箱子里装10枚手榴弹

M24型木柄手榴弹被盟军士兵称呼为高爆手榴弹,德军则称呼其为土豆粉碎器,全长356毫米,全重624克,弹体直径60.5毫米,弹体高度为77.8毫米,内含165-170克TNT炸药,有效杀伤距离10-15米。



M24手榴弹家族,最左边的是训练弹

M24型木柄手榴弹的点火机构和引信都安置在木柄中,包括引信由一大一小两个带孔陶瓷球、拉火绳、拉火铁丝、铅拉火管、拉火帽、拉火药管、拉火簧、延期药管、带有螺纹的雷管连接座和雷管组成,延时时间为5秒。



M24型手榴弹可以增加一个破片外壳充当防御手榴弹

M24型木柄手榴弹由于其长长的木柄可以将手榴弹扔得更远,一个老兵可以将M24型手雷扔出40米的距离,训练有素的士兵将M24手榴弹投进敌军掩体甚至房屋内,其超100克TNT炸药足以杀死掩体后或者房屋里的人。



电影《我的父辈》中德军士兵投掷M24型手榴弹,只是这个威力有点大了

M39型手榴弹是后世影视剧里很少提到的德国卵型手榴弹,不过该型手榴弹本体是爆破型手榴弹,在防御时可以添加破片外壳成为防御型手榴弹,内部装有116克TNT炸药,M39手榴弹比M24型手榴弹更受伞兵部队的欢迎,主要就是便于携带而且外形不大可以多带几个,弹体高度75毫米,弹体直径60毫米,全重435克,通常德军用头盔分发M39型手榴弹,一个头盔正好装10个。



M39手榴弹,蓝色保险帽表示延时4.5秒

M39型手榴弹使用时非常简单,将保险帽拧下来时保险帽连接着拉火绳,火绳拉动后点燃延时引信,手雷延时4.5秒爆炸,爆炸范围6米。



德军机枪手腰间别着M39手榴弹

M39型手榴弹通过保险帽的颜色来区分延时引爆时间,蓝色是4.5秒,红色是1秒,黄色7.5秒,灰色11秒。



M39手榴弹四种颜色的保险帽用于区分延时时间

F1型手榴弹

最后来说一下F1型手榴弹,F1型手榴弹原本是法国的,接过法国在二战败得太快导致其使用的F1型手榴弹没有苏联的名气大,苏联F1型手榴弹绰号“小柠檬”,其外形比起RPG-33型手榴弹小了很多,全重600克,全长130毫米,弹体直径55毫米,内装60克TNT炸药,弹体外壳是浇筑出来可以说相当比起冲压都要简单,缺点就是弹体外壳过厚以及爆炸时弹片分散不均匀,虽然苏联声称其杀伤范围是17-22米,不过在实战中表明该型手榴弹的弹片杀伤范围达到了100米。



法国原版F1型手榴弹



苏联1926型F1手榴弹和1938型F1手榴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