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即1945年2月3日,旨在解放菲律宾首都的马尼拉战役打响。
美军的火力优势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战役。35000名美军士兵和3000名菲律宾游击队猛攻这座城市长达一个月之久,17000名日军负隅顽抗到最后一刻。
2月3~12日,马尼拉战役第一阶段的战场态势图。
早在2月12日,防守马尼拉的日军被包围在西班牙殖民者建造的古老市中心——王城区,美军已经彻底切断日军的海上退路。美军曾经多次劝降日军,但绝大多数日军表示将战斗至死。
美军为切断日军的逃跑路线,首先攻击了港口设施。照片下方呈辐条状的是马尼拉监狱。
日军现在只想着杀死更多的美军,但是他们想得太简单了,美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用炮兵和航空兵开辟安全通道。尽管这样的攻击方式将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但美军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
马尼拉战役结束时,这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疯狂的日军开始不分性别、年龄屠杀马尼拉平民,为了节省弹药,他们使用军刀和刺刀杀死大量平民。在马尼拉战役中,日军屠杀了68万市民中的至少10万人,而根据一些消息来源,这个数字甚至高达20万人。为此,被俘的日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于1946年被绞死。不清楚为何他没有像其他大多数战败的日本军官一样自杀。
美军渡过蒂华纳河前往马尼拉。
当然,还有一些平民伤亡是美军造成的。美军为了减少己方军人的伤亡,日复一日地用重炮和航空炸弹轰炸马尼拉,将其炸成一片废墟。只是在今天,无论是美国,还是菲律宾,大家都是回避这一点。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LVT两栖装甲车的掩护下向马尼拉推进。
3月3日,马尼拉战役结束,市内已经找不到一个活着的日本人了。攻占这座城市,美军只有1010丧生(根据其他消息来源,这个数字为1100人)和5565人受伤。日军损失约16700人,几乎就是所有守军,投降人数不超过300人。菲律宾游击队的伤亡人数没有记录。
马尼拉附近阿亚拉河上的桥梁被日军炸毁。
美军240mm重型榴弹炮向马尼拉开火。
美国海军“无畏”俯冲轰炸机准备向马尼拉投下三枚250磅炸弹。
一名美军士兵在马尼拉郊区一门被废弃的日本远程火炮旁摆姿势。
美国步兵徒步进入这座城市。
美军士兵躲在坦克歼击车后面。
乘坐皮卡的菲律宾游击队与美军部队取得联系。
菲律宾游击队“人民复仇者”,只有军官才有权穿军靴。
美军沿着废墟前进。
美军装甲部队进入马尼拉市区,右侧是M7“牧师”自行榴弹炮。
医护人员用手推车将两名受伤的菲律宾人送往医院,后面是一排“谢尔曼”坦克。
美国人渡过帕西格河,这条河将马尼拉的北部(新区)与南部(历史区,称为马尼拉城)分隔开来。右侧是看到一门被炸毁的日本重型岸防炮。
美国士兵在马尼拉城内警戒。
美国炮兵侦察员在大东方酒店顶层监视敌人阵地。
一位日裔美国盲人通过无线电劝说日军投降,但没有任何作用。
天照大神的绝大多数儿子都喜欢这样。
罕见的情况:两名日军投降,他们甚至没有受重伤。他们立刻被美军送往后方。
一名牧师在一座破旧的教堂里为美国士兵主持天主教仪式。
马尼拉中央邮局大楼外的美军士兵。
一辆谢尔曼坦克穿过工兵挖的缺口,进入古老的马尼拉圣地亚哥堡(左图)。一名美军抱着一名菲律宾女孩(右图)。
菲律宾议会大楼废墟。
被炸毁的湾景酒店。
一架C-46运输机撤离在马尼拉战役中受伤的美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