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 “谷日” ,可追溯至久远的古代。传说女娲创世,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初八便创造了谷物 。此传说与古代占星纪年月相结合,蕴含着古人对万物起源的朴素认知,也为 “谷日” 奠定了神秘而古老的基调。西汉东方朔《占书》有载 “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 ,秦汉时期,这一占卜六畜和五谷兴旺的说法在民间广泛流传,“谷日” 也自此拥有了预测年景的意义。
历经岁月变迁,“谷日” 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演绎。从汉代农业社会发展,谷物成为生活核心,人们开始在正月初八庆祝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到魏晋南北朝融入佛教元素,再至唐代发展为集宗教、文化和民间习俗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最终在北宋仁宗时期,被官方认定,正式成为重要节日。这一过程,是 “谷日” 不断发展、成熟的见证,也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谷日” 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祭祀是 “谷日” 重要的仪式,人们向五谷之神虔诚祭拜,祈求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同时也向灶神、门神等神灵致敬,祈愿家宅安宁、家人康健。“新春逢谷日,喜见艳阳天。积雪融甘水,熏风醒沃田。” 此诗描绘的正是谷日时,人们对新一年农事顺遂的期盼。放生也是当日的传统,人们将家中的鸟放归山林,把鱼儿放回河流,既表达好生之德,又希望鸟类不再争抢粮食,让庄稼顺利生长,收获丰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月初八“谷日”,不管有钱没钱,记得:做3事,忌3事,祈福安康。
“做3事”
一、祭拜谷物。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虔诚的祭拜。一些地方还有“观谷”、“食谷”和“养谷”的习俗,大人会带着孩子来到田野间,观察作物的长势,向孩子传授农业知识,培养孩子尊重农业、爱惜粮食的意识。回家后,孩子还会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蒸馒头、煮面条、熬粥等。
二、放生。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将家里养的鱼、鸟等动物放归野外,以此表达好生之德,并祈求好运降临。
放生是一种善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谷日节这一天放生,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民间认为这一天是众星下界的日子,放生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从而得到庇佑。同时,由于鸟类以谷物为食,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通过放生鸟类,人们还希望它们能嘴下留情,保证谷物的正常生长。
三、顺星祭祀。在正月初八晚上,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祭祀星辰的仪式,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诸事顺遂、平安吉祥。人们会制作小灯笼,并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点燃的“金灯”(黄灯花),这被称为“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保佑家宅平安之意。灯的数量也有讲究,有钱人家会摆放108盏灯花,寓意着全年108位星宿的庇佑;而一般人家也会选择摆放49盏或9盏灯花,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
民间传说中,正月初八是众星下界的日子,因此也被称为“顺星节”或“祭星节”。通过祭祀星辰,人们表达了对星辰的敬畏之情,并寄托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顺星祭祀不仅是对自然的崇拜,更是对和谐、平安生活的祈愿。
“忌3事”
一、忌讳打碎器物。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打碎碗碟杯子等器物。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打碎器物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可能会带来破运和霉运。
这一忌讳体现了人们对平安顺遂、万事如意的渴望。如果不小心打碎了器物,人们会及时念几句吉祥话来化解灾难,如“岁岁平安”、“破财消灾”等,以此来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够避开霉运,迎来好运。
二、忌讳米缸空着。在正月初八这一天,家中不能有空的米缸,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五谷丰登。
这一忌讳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粮食的珍惜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人们相信,如果米缸在正月初八这一天是满的,那么新的一年里就会粮食充足,生活富足。
三、忌讳举行婚礼。在正月初八这一天,很少有新人选择结婚。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严格遵循这一忌讳,但在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地区,人们仍然会避免在正月举行婚礼。
这一忌讳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也寄托了人们对儿孙福祉的美好祈愿。人们认为,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举行婚礼可能会冲撞到星宿,从而给新人带来不吉利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可能的不吉利,人们会选择避开这一天举行婚礼。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