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挺进东北这一策略最初是黄克诚提出的,不过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就是最初带着部队来东北的曾克林,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可是为啥在后来,不仅职务没有上升,还下降了。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1945年二战已经接近尾声,尤其是德国这边已经没有反击的机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杜鲁门就想要快点结束这场战争,而当时日本却还负隅顽抗,于是罗斯福就想要苏联出兵,对日军进行打击后,就可以彻底结束这场战争了。
于是罗斯福就联合斯大林还有丘吉尔等人召开了瓦尔塔会议,不过这场会议是完全背着中国的,而且还确定了苏联对日军出兵的条件。8月8日,苏联对日本关东军进行了作战,直接将防线向着北边推进了三千公里。次日,毛主席就立刻让全国的抗日部队行动起来,而且朱德也让解放军对日伪军下达最后的通牒,让他们赶紧投降,不然后果自负。
然后八路军也赶紧行动起来,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部队配合苏联红军行动,很快就将东北的战略区域接手了,而冀察热辽军区也响应着中央的号召,东北前进委员会还有前方的指挥所也建立起来。这个时候曾克林就带着先遣纵队向东北进发,当时他手底下的部队人数有四千多人,而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攻克山海关,不过当时日军虽然投降了,可是这里的日军却还在负隅顽抗,尤其是日伪军的数量有近十万人,这些人会这么死扛着也是在蒋介石的指挥下的。
山海关可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里不仅易守难攻,还拥有不少的天险,想要突破这里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这里的日伪军这么多。所以考虑这些因素后,曾克林就准备另辟蹊径,8月25日曾克林就绕到九门口,占领锦州和沈阳。不仅如此,他还将柳江,石门寨等地占领,这里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将日军的燃料供给给切断了。
29日曾克林收到情报,有一支苏联的侦查部队准备从林西向着赤峰方向而去,山海关对于曾克林来说就是一道横在他与后续部队的大山,对于这个障碍他们很难清除,如果部队孤军深入的话,无异于等死。而且后续的部队如果不将这些障碍扫清的话,对于我军想要占领东北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曾克林就准备回头去打下山海关,并且与苏联方面配合行动,不过苏联却没有答应,还说山海关是属于华北地区的,不属于东北,他们不会参加。可是曾克林怎么可能放弃,在他不断的劝说中,苏联最后同意了,不过曾克林的部队是负责主攻,而苏联部队只是协同作战。最初曾克林还想要劝说日伪军投降,不过他们却觉得自己占据山海关的优势,拒不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克林就立刻让部队对山海关发动进攻。虽然敌人的炮火比较猛烈,不过我军却也不会与其硬碰硬,在曾克林的指挥下,城门终于被撕开了口子,于是在大家团结一致的情况下,山海关被收复了。没多久曾克林就带着部队去了沈阳,而且曾克林还是大摇大摆的进城,苏联方面还没有做准备,因此他们的列车就被苏军包围了。
而且当时中苏友好合作的条约曾克林也不知道,这算是犯错误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曾克林却也能够应对自如,而且在我军接手沈阳后,曾克林就成为了沈阳的卫戍司令,可以说在解放东北上,曾克林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不过他对自己名分什么的并不在乎,就算是建国后被授予少将,他也不在乎,尤其是在成为东野第七纵队的副司令时,他也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