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明日正月初七,建议中老年人:有空没空,4件大事记得做,讨吉利。
明天是2025年2月4日,正月初七,即大年初七。初七这天被称为“人日”,又叫七元节、人日节或人胜节。正月初七有些传统民俗,恐怕很多年轻人都不清楚了,做为中老年人有必要把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春节习俗传承给家中的年轻人。人们常说的“年味儿”,其实就是来源于这些古老的民俗文化。懂得些年俗,图个吉祥顺遂,也会让年得过更有仪式感和幸福感,如果您认同,就和我一起来聊聊有关正月初七的传统习俗和禁忌。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女娲从年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年初七才创造出了人类。所以正月初七这天被视为人类的生日。
俗话说:正月忌头。正月初七,就在新年的头几天之列,因此也会有诸多的传统和规矩。比如:正月初七吃七宝羹、戴人胜、摊煎饼,还有年初七捞鱼生、登高赋诗等庆祝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七”这个数字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意味着圆满、轮回,因此正月初七这天也理所应当有些禁忌。
大年初七忌做什么?这个想必有些中老年人都知道!正月初七,在民间被赋予了象征小孩的特殊意义,民间认为,正月初七是预示孩子一年是否顺利的大日子,所以初七这天不能训子。按照大年初七的习俗,即便孩子在这天犯了错,也得等到过了正月初七再教育。孩子这天顺利、开心,寓意着新的一年学习进步,逢考必过!别管能不能实现,当家长的谁不愿意给孩子讨个吉利?
明日就是大年初七了,正月初七要做什么呢?年初七都有哪些年俗规矩值得注意呢?建议中老年人:别管多忙,4件大事都要记得做,家人顺遂安康,孩子金榜题名!
正月初七,有哪4件大事要做?
➠1、给孩子做碗面条
正月初七,被赋予了祝福孩童的节日意义。大年初七这天,家长们要精心准备一碗美味的面条,以表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和祝福。
年初七的面条寓意吉祥,长长的面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绵长,据老人们说,这天吃面条可以护佑健康长寿,顺顺利利。
正月初七的面条做法上没有过多的讲究,清汤面、牛肉面或者打卤面都可以,搭配各种蔬菜美味又营养。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来,既讨个好彩头,又能大饱口福。
➠2、登高
正月初七登高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正月初七登高以祝颂祈福为主旨,寓意着“步步高升”。在这天,人们会登上高处,远眺美景,祈求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步步高升。
“登台试人日,此日谓宜人。日照高台色,台非故苑春。”大年初七登高望远的习俗不仅可以给自己新年讨个好彩头,更重要的是非常符合春季养生的要义。提醒中老年人,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我们将迎来春暖花开,此时的确要走出家门,参加户外活动。登高望远可以开阔视野和胸怀,使心情畅达。
➠3、摊煎饼
大年初七“人胜节”当天,摊煎饼也是传统年俗中的一部分。现在俗称春饼,还有的地区叫盒子菜,寓意迎春纳福,和气生财。
古时候,人们会在院子时支好炉灶,将面粉调制成面糊,在饼铛上将其摊成煎饼。还可以在煎饼中加入鸡蛋,再夹上时令的新鲜蔬菜,搭配各种酱料非常美味。
“人日,京都人食煎饼于庭中,俗云“熏天”,未知所从出也。”出自《岁时杂记》。
正月初七摊煎饼时,要用烟火“熏天”,寓意把晦气熏跑,让日子红红火火,好运常伴。像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住楼房,无法露天摊煎饼,可以改用电饼铛摊煎饼。
➠4、喝七宝羹
正月初七这天还有喝七宝羹的习俗。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这天给孩子喝七宝羹,俗称“及第羹”,寓意孩子吃了七宝羹及第登科,光耀门楣。
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不同地区的菜品也会稍有区别,但大多有“葱”表示聪明,“芥菜”寓意“长寿”,“韭菜”象征“长久”,还可加入芹菜、白菜和菠菜。
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年味习俗,很多中老年人别管有空没空,都还是愿意坚持做这4件大事,讨吉利的同时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正月初七的传统民俗”的简单分享,有关正月初七的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虽说年轻人不必像中老年人那样完全遵守这些老传统,但也希望能用尊重的眼光都看待和了解老传统,并且能把传统年俗增添上新时代的符号,让民俗文化历久弥新,传承不辍!您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