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在中国传统民俗中被称为“人日”或“人胜节”,相传是人类的诞辰日(源自女娲创世神话,第七日造人),也就是——人自己的生日。

相传女娲在创造苍生时,从正月初一到初六,先后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六种动物,到了第七天,女娲才将人造了出来,为万物之灵。从此,这一天也就被称为“人日”。

“人日”,又称“人节”,是为人祈福的节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最具仪式感的存在,一年四季,四时各节,都有相应的仪式与美好,“人日”节,当然也不例外,流传下来的很多习俗,都表达了对未来的祝愿。

1、戴人胜:人们用彩纸、丝帛或金箔剪成人形,民间称为“人胜”,戴在头发上或贴在屏风、门窗上,寓意祈福纳吉,象征“人日”的庆祝。

《荆楚岁时记》里这样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说的正是戴人胜。



2、吃七宝羹:讲究吃的中国人,在任何节日都有独特的美食,“人日”节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一天,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有吃“七宝羹”的习俗,以此祈福纳吉。

所谓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蔬菜(如芥菜、芹菜、葱、蒜、韭菜等)煮成羹汤,寓意祛病避邪、新年丰收。不同地区所选蔬菜可能不同,但均取吉祥谐音。

3、吃面条:北方一些地区会在正月初七吃面条,称为“拉魂面”或“长寿面”,象征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祈求健康长寿。

4、登高赋诗:古代文人雅士会在“人日”登高望远、饮酒赋诗,寄托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新年的期许。唐代诗人杜甫便有《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5、摊煎饼、熏天:在我国部分地区(如山东),人们还会在正月初七这天,在自家庭院中摊煎饼,并点燃烟火,意为“熏天”。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过“人日”节,寓意驱除晦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6、称体重:一些地方有正月初七称体重的习俗,尤其是孩童,认为此举可预示新年健康成长。

7、忌讳训斥:人日被视为“人的生日”,传统上忌讳责骂他人,尤其对孩童要宽容,以求全年和睦顺利。

正月初七的习俗多围绕“敬人”展开,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祈福,体现了古代农耕社会对“人”的重视。随着时代变迁,部分习俗逐渐简化,但“人日”的传统仍作为春节文化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