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制,是中国古代所有封建集权王朝的底色。秦制开启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的数千年经验积累,尽管它也被批评,但它的暴虐其实一直都在被后来的朝代借鉴——毕竟统治者认为,秦制才是“管住”国家的利器。

所以后来的王朝,基本上都只是对秦制的教训进行修补,但秦制所带来的底色,一直都没有真正被改变。

谈到秦制,就不能离开胡亥这位秦二世。都说秦二世而亡,人们也总是谈论胡亥是暴君,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暴君究竟干了些啥。



其实胡亥的残暴,首先还不是针对百姓,而是针对官僚集团。胡亥上台后,第一件事情是要给自己立威,所以立刻对官僚集团的人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以便忠于自己的人能够占据高位,免得老的大臣贵族不服从自己。

所以胡亥从上台第一天起,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底下的人勾结串联,来反对自己。他所做的努力,也都是怎样预防这一点。

那你换了官僚不就行了?胡亥可不是,他的防范之心非常严重,光撤掉那些人,他不安心。

他选择了杀自己手下的官员。无论官阶高低,都有涉及。

秦实行郡县制,所以先从郡县级别的基层官员着手。怎么定罪?大都是一些捕风捉影的,或者官场潜规则之下的罪名,的的确确是“故意找茬”。

这种大清洗,不仅涉及官员本人还带着连坐,所以非常恐怖。全天下的基层官员,都战战兢兢。



朝廷重臣就更惨了,基本上都被胡亥屠了一遍,换成了他自己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多官员,都不站出来反对吗?

胡亥为了防止有人反对,也采取了预防措施,就是只要有大臣站出来提意见,都会被定罪为“非议朝廷”,被指诽谤之类的罪名,然后杀之同时连坐灭族。

中郎、外郎、散郎,不分官阶,随时都可能被拿下。

这下,就没有任何官员再敢提意见了。朝廷的风气,本来是有人拍马有人正直,但这样一来,朝廷的风气变成了“人人都只讨好逢迎胡亥皇帝”,只要能摸到胡亥喜好的、顺着他的就升官,敢说两句真话的就要被处分。

所以,朝廷的官员逐渐都由“忠于秦国”变成了“忠于胡亥”,官场风气变得恶劣起来。

“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就是说,每个官员都对胡亥皇帝要保持绝对的、无限的忠诚。

胡亥还任用酷吏,就是对下面治得越狠的官员越能升官。在这种风气下,大奸者肯定会权势通天,所以赵高这个指鹿为马的奸臣,就成了胡亥的最强力助手。



至此,官僚集团其实已经失去了以往的价值观,就是“对国家好”。在“只能忠于胡亥”的要求下,官员们实则早已失去了干劲和信心,和胡亥、朝廷有了隔阂。

那么,胡亥又是怎么折腾百姓的?

秦国统一时间不久,被统一的那些国家子民,只是换了个身份证而已,但他们的性格、文化、习惯,还是以前国家的印记。

那些原别国的子民状态如何呢?他们更自由奔放、更有权利观念,他们也不喜欢过多的朝廷管制和束缚,也习惯了轻徭薄赋。

在当年秦朝已经取得巨大军事优势的时候,按理说六国子民应当会很热衷于早早依附秦国,移民过去。但是并没有,那时候人人都知道,秦国人过得很苦,虽然国家强大但民众生活不行,很压抑。

所以胡亥时期,六国子民也并非那么服从他。他们依然保持着以前那种刚烈的本性,而不像秦国人那样呆滞、刻板、惟命是从、奴性深重。

看过一些春秋战国史的人会发现,那个时候的人性格非常的天真烂漫、自由率性,他们通常并不特别畏惧君王和权力,而是敢爱敢恨,所以出现很多正义游侠、豪杰义士,很像后来西方的骑士阶层。

但秦以后就不行了,民众开始变得麻木不仁,只会一味服从朝廷的管制和剥削。我们所谓的“原子化社会”,便是从秦制而来。胡亥,则是将民众原子化的高手。

民众变成一盘散沙,胡亥才会觉得安全。六国留下来的那些有权利意识的旧民,在他眼中属于不稳定因素。

怎么办?让他们去受苦。



胡亥的暴政,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征民众去进行各种大型工程等的建设。从阿旁宫到直道、驰道,这些超级大工程不仅需要加重对民众的赋税收入,让他们不堪重负,而且还要让他们服更多的徭役和兵役。

以前那些六国旧民,本来习惯了轻松快乐的生活,在这种残酷的重压之下,也开始变得苦大仇深。所以胡亥整治他们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方面要榨取民众,另一方面是——当他们生活很苦、很忙碌时,就无心考虑其他事情了。

《商君书》当中的“疲民”之术,胡亥肯定好好研读过了。

不过,胡亥到底还是执政太短,庞大的六国旧民岂是他短短时间内就能彻底原子化的?于是,那些还抱有反抗心的、有尊严和权利意识的、不安于压迫的仁人志士,还是存在于民间,并且成了后来起事的主力。

当时有一位这样的义士,他就是信陵君门下的门客张耳,在胡亥残酷的“原子化”政策下,他也饱受羞辱和打击,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勇敢初心。

张耳,又培养出了刘邦。

正是刘邦,亲手葬送了胡亥的帝国,阻止了他的暴政。胡亥只能慨叹,自己还没来得及消灭六国旧民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彻底沦为麻木愚钝的散沙。

但可悲、可叹的是,刘邦以及后来的所有起事者,思维也不过停留在“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皇帝梦之中,并没有人真正意识到,秦制的毒,并非在于胡亥一个人的暴政,而在于秦制本身。

相反,历代君王却继续发扬光大秦制,让它成了一种根深蒂固、不断流传的统治方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