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家是不幸的,无数家庭也是不幸的,但是患难见真情,我们有幸明白了在国破家亡面前,原来亲情与爱情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许多家庭亲自将家中好男儿送上革命的征途,一家老小却在家中苦苦等待,而这一等,就是几十年,而换来的是几十年前的死讯。
每一位革命烈士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苦苦等待!
优秀好青年
时势造英雄,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也催生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红色道路。
梁柏台,绍兴新昌人,于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人民政权的第一位司法部长、检察长,是一位资深共产党人。
早年的他便十分优异,先后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学社,1921年又赴苏俄学习。
1931年回国后,他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设,负责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婚姻条例》等法令的起草。
所以,他被尊称为“共和国司法系统奠基人”。
年轻时的他,不顾父亲的劝留,毅然踏上了赴苏求学的道路。这一走,说是两年回,结果两年复两年,从此便未回到家。
好男儿在外为国奔走,却愁断了家里人。
苦苦等待的一家人
梁柏台赴苏留学不久后,家里便传来了不幸的消息,父亲过世,希望他能够回家。梁柏台狠心回复道,“国家的事最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最大也是小事”。自古忠孝难两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自认为是在为国家干大事,不能轻易放弃。
老父亲走后,留下的便是一家妇女,老母亲、大姐和妻子。
梁柏台赴苏留学前,迎娶了自己的妻子--陈莲珠。新婚燕尔,两人本该如胶似漆,不愿分离。但是他毅然决定赴苏留学,并声称一去要两年。才新婚七天的妻子知道后说,“只要你过得好,哪怕再过二三年也不要紧”。母亲在一旁泣不成声。
分别的那天,家里的大姐亲自送他,并把她仅有的二个银角子给梁柏台,让他到新昌买点吃的。梁柏台对最疼爱自己的大姐说,以后要把这个家托付给你了。大姐流着泪说,你不回来,我不出嫁。
没成想,这一别竟是永别。这一诺,竟然值千金。
后来梁柏台以这二个银角子为他妻子买了一块手帕托村人带回。之后的几十年里,陈莲珠一直把这块手帕叠得好好的,放在枕边拭泪,直到去世时手帕还在。
父亲去世后,大姐真正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她也一直坚守着诺言,“你不回来,我不出嫁”。
可是,她的弟弟没有遵守两年后回家的诺言。
1935年3月,梁柏台在突围中不幸负伤被捕,后被敌“铲共团”杀害,时年36岁。
可是,家里人根本无从得知他的消息,更别提死讯了。老母亲直到去世,也在呼唤着柏台的名字。
直到大姐和妻子两人都白了头发,才终于得知了他的死讯,那时两人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两人把梁柏台留在家中的衣服装在小小的薄棺中,一路哭喊着“柏台,归来!柏台,归来!”,一起抬着去下葬的。陈莲珠还在梁柏台的衣冠冢旁,建了自己的寿坟。
生不能同床,死但求同穴,生不能白头到老,死但求相爱永久。
梁柏台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后方的家人苦苦等待。梁柏台一家人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到死都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而这只是那个时代万千革命家庭的缩影。
如今,我们能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做国家的主人,正是这些革命先辈的付出,无数家庭的牺牲所换来的!
每座城市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红色故事,记录的是红色记忆,宣扬的是红色精神。这是城城的“城市背后的红色故事”系列,分享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