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汽车行业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95种产品产量较上年实现增长。其中,汽车产量3155.9万辆,同比增长4.8%。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推动力,产量同比大涨38.7%至1316.8万辆,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成为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000万辆的国家。
全国有12个省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比上年增加1个,格局发生不小的变化。重庆、上海、吉林、湖北排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陕西全国排名则由2023年的第十升至第七,晋级西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大省。
去年汽车产量175.4万辆,同比增长19.3%,高于全国14.5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增长22.1%至159.5万辆,商用车下降0.4%至15.9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9%至119.8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68.3%,比亚迪西安工业园,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宝鸡制造基地等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上升3位跃居第四,汽车产量同比大涨36.34%至225万辆。比亚迪常州基地(一期)跑出“加速度”,产量达28.7万辆,产值达410亿元,目前主要生产元PLUS、海豹、海狮07EV三款车型,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二期)项目即将迎来投产,年产30万套智慧动力总成、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
坐落于常州的理想汽车,去年10月14日迎来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2019年11月20日第1辆理想One下线算起,只用了58个月时间,就成为中国第一家达成百万辆里程碑的造车新势力。
安徽上升2位,超过重庆、上海跃居次席,去年汽车产量262.03万辆,同比上涨25.49%。全省已集聚奇瑞、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等7家整车企业,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1360多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车身、底盘等全产业链体系。
总部位于芜湖的奇瑞集团,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去年出口114.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总部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尊界S800,对标劳斯莱斯、迈巴赫,填补了国产超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白。
广东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汽车第一大省,去年产量达到570.74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8万辆,同比增长43%,继续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冠军,占比达到27.5%,换句话说,全国每四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广东造”。
当地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完备产业链,省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超过80%。由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联合培育的“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拥有比亚迪、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华为等龙头企业。
汽车产业是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将坚持“三横(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三纵(乘用车、商用车、公用车)、三核(核心技术、核心资源、核心平台)”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