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占据八成市场到败走麦城,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有着非常惨痛的历史教训。如今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如果不注意质量问题,就有可能重演这一历史悲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俄罗斯全是中国汽车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美日参数图片)韩等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制裁,日产、雷诺、丰田、起亚、宝马等外国品牌,纷纷选择从俄罗斯退出。于是,俄罗斯汽车市场遭遇重大打击,全年销量暴跌58.8%至68.74万辆,被挤出了全球十大汽车市场榜单。关键时刻,中国汽车看到机会,开始大力进军俄罗斯。奇瑞、长城、吉利、长安等中国品牌,迅速填补了日系、美系和欧系车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刚刚过去的2024年,俄罗斯成了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出口量高达117万辆,在整体出口量中的占比为28.7。换而言之,我国每出口10辆车,就有差不多3辆车是去了俄罗斯。2024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十强榜单中,本土品牌只有两个席位。其中,拉达排名第一,市占率为28.3%;莫斯科人排名第七,市占率2.7%。其他八个席位全部都是中国品牌,长城、奇瑞、吉利、长安、传祺等霸榜,统治力非常强。



2. 中国汽车败走俄罗斯

然而,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盛世妍日的背后,也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霾。日前,俄罗斯权威汽车媒体《AUTONEWS》发表了一篇测试文章,名为“哪些中国汽车生锈最快”。俄权威机构Lamark对17款中国汽车,在26个不同地区、不同天气里,进行了耐腐蚀能力测试。结果发现,中国汽车耐腐蚀性能较差,远远不及欧洲车。甚至有5个中国汽车品牌新车,金属车身未进行防腐处理,使用两年就会出现明显生锈情况。



Lamark在报告中称,欧洲汽车的车身金属使用寿命约为12年,而中国汽车一般只有四五年。欧洲汽车车身金属在使用防腐蚀涂层后,属耐腐蚀期限增加到约 22 年。上述这一指标,是中国汽车的三四倍。此外,《AUTONEWS》还有一项调查显示,有42%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汽车耐腐蚀处理,没有考虑到俄罗斯的严寒冬季;24% 的人抱怨中国车的油漆涂层太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国汽车未来很可能败走俄罗斯。



3. 摩托车历史悲剧重演

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摩托车的东南亚历史悲剧。上世纪90年代,日本摩托车垄断着东南亚市场,市占率超90%。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大街小巷里跑的摩托车基本都是日本牌子,诸如本田、铃木、雅马哈等。2000年左右,中国摩托车迅速崛起。嘉陵、力帆、隆鑫等中国摩托车厂商,大力进军东南亚市场,与日本摩托车。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摩托车把日本摩托车打得节节败退,一度抢占了东南亚超80%的市场份额。



可是好景不长,中国摩托车随后在东南亚市场便每况愈下,市场份额大幅缩水。2016年左右,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市占率降至5%,并逐渐下降到1%。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抢占的市场份额,又被日本摩托车夺回去了。究其根本原因,中国摩托车恶性竞争,拼命内耗,一度廉价到论斤售卖,折合2美元一斤。残酷价格战背后,成本被压缩到极致。由此,质量问题严重,容易坏、维修难,油耗高、寿命短,必然会被淘汰出局。



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中国汽车这几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国内,自主品牌高歌凯进,杀得合资品牌毫无招架之力。在国外,中国汽车扬帆出海,一路攻城掠地,在俄罗斯等市场取得统治性市场份额。可是从俄罗斯媒体的反馈来看,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正面临可能重演摩托车历史悲剧的巨大风险中。如果不能解决爱生锈等质量问题,中国汽车无论走多远,都可能要退回来。历史警钟长鸣,希望中国汽车吸取摩托车的出海教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