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连续两年的出口量超日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为585万,相比2023年增长了19%,连续两年超过日本,2024年日本汽车的出口量为421万,不敌中国。
中国汽车出口量的猛增,核心关键还是产品力得到了提升,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初步成功。
奇瑞、比亚迪、上汽集团的出口量较多,这是国产车做出的成绩,当然这里说的出口量,包括外资企业返销全球的产品。
比如说特斯拉、雪铁龙、起亚、通用等品牌也在反销全球。
当然,中国市场出口量全球第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的数量太少,出色的中国车只能通过出口的方式销售到其它区域。
销售车辆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本土生产,本土销售,另一种是进口车。
以长城汽车为例,其在海外市场有全工艺工厂,海外工厂生产、销售的车型不计算国内的出口量,但同样是中国车的销量。
根据彭博社报道,国产车的海外产能在2023年为120万台,预计在2026年前后在270万左右。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产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工厂布局还有待提升,这是高度依赖出口的核心关键。
日本市场这两年的出口量的确不佳,但同时也需要理性思考。
一个是,日本本身就不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汽车市场,其巅峰时期的出口量也不过500万台,韩国出口汽车也不过300万左右。
另一个,日本品牌依然是全球第一,比如说丰田毫无疑问是2024年全球唯一一个破1000万销量的车企,本田、日产、铃木等品牌的全球销量相当强势。
日本本土只能消化450万台每年,但日本八大车企的累计全球销量在2460万台左右。
超过2000万台日本汽车都不在日本本土生产、销售,所以说日本汽车出口量被我们反超是必然的,这是中国产业崛起的必经之路,但不能说明日本企业已经是黄昏日暮。
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强大的制造、设计、革新能力,也就是扎实的造车实力,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奇瑞、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企业相当强势,在造车这件事儿上当仁不让。
实力已经超过了雷诺、雪铁龙等企业。所以在造车能力上,我们有十足的把握。
2、强大的海外制造、销售体系
这是我们的薄弱点,也正是海外没有强大的工厂和销售体系,所以说我们的出口量才会大大提升,海外市场的需求都必须要依赖中国生产,通过海运来完成。
所以下一步,中国企业需要在海外完成建厂工作,只有实现强大的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才能拥有对抗全球顶级企业的底层实力。
为什么要在海外建厂、海外销售?
海外建厂只是第一步,实现海外设计、海外营销才是核心关键,出口的方式成本不低,且无法更好的为海外的消费者设计本土化产品,比如说将我们的大尺寸轿车出口到更喜欢K-Car的日本市场、更喜欢小车的欧洲市场以及喜欢大排量、皮卡的北美市场,是很难具备核心吸引力的。
为不同的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并且用最快的方式生产、销售,用最普及的方式营销,想要做好这些的前提,就是要完成本土化生产。
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信号,这说明我们的汽车已经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初步认可,这是几十年努力的结果,当然,后续的努力还必须要做,海外市场已经被丰田、大众等企业牢牢掌控。
下一步,就是本土化之后,拿出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正面和外资企业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