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1

起源与传说

春节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紧密相关。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有限,敬畏天地神灵,认为万物皆有灵。岁末年初是新旧交替、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因此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庇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其中,“年”兽的传说讲述了一种凶猛的怪兽,每逢除夕就会出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发现“年”惧怕红色、火光与声响,于是每到此时,家家户户便贴红春联、挂红灯笼、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兽,这种驱邪避灾的行为逐渐演变成春节的固定习俗。

2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华夏文明步入了礼制社会,春节相关的庆祝活动也融入了礼仪制度的框架。此时,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岁首,虽然与现今农历正月初一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处于冬季农闲时段,便于人们举行各类庆祝活动。

在这一时期,祭祀祖先成为春节期间极为重要的内容,人们认为祖先神灵具有护佑家族的力量,通过祭祀可以获得祖先的福泽。

3

秦汉时期

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为春节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统一政策,也包括对岁时节日的规范,虽然秦朝历史短暂,但为后续汉朝春节习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朝时期,春节被正式定名为“正旦”或“元日”,岁首确定为农历正月初一,这一规定一直延续至今。


1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春节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包容,春节的庆祝规模和形式达到了新高度。宫廷之中,元日朝会场面宏大壮观,皇帝不仅接受百官朝拜,还会赏赐群臣,君臣共赏乐舞、宴饮赋诗,展现出大唐盛世的恢宏气度。

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春节期间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在除夕夜除了守岁,还热衷于逛夜市,购买年货、品尝小吃、欣赏杂耍表演,尽享节日欢乐。

2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封建礼教森严,春节习俗在传承唐宋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礼仪规范与家族团圆。

明代,春节期间的祭祀仪式愈发严谨,从祭品的种类、数量到祭祀的流程、拜祭的顺序,都有详细规定,以显示对祖先神灵的敬重。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带来了一些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与中原传统春节习俗相互融合。例如,宫廷中流行冰嬉活动,在冰面上举行滑冰比赛、表演等,皇帝与王公大臣们一同观赏,既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又展示了满族的尚武精神。

3

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西方文化冲击,春节在传承古老习俗的同时,也经历了诸多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采用公历纪年,但春节作为传统节日依旧备受重视,只是在庆祝形式上有所简化,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的习俗逐渐被摒弃。

新中国成立后,春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人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庆祝节日。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等依然延续,并且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如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自1983年起,除夕夜观看春晚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新民俗”,通过电视屏幕,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传递到千家万户,也让全球华人在同一时刻共享春节的喜悦。

来源丨来源网络

北林发布

微信:beilinfabu

邮箱:blqwxb@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55-8315012

举报邮箱:blqwxb@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