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十四节气 一
2025.LICHUN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今日立春
这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篇
意味着寒冬渐行渐远
温暖与希望正悄然降临
立春三候
立春三候指“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即冬眠蛰居的虫类开始慢慢苏醒;“三候鱼陟负冰”,指河里冰面融化,鱼开始到水面游动,因冰未完全消融,似背负着碎冰。
《立春三候》韦远东 绘图片来源新华网
历史起源
立春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祈岁祭祀”。当时,人们在岁首祭春神、太岁,以祈求丰收。这一古老传统在《尚书·舜典》中便有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描述的正是此类祭祀活动。
祭春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秦汉时期,立春成为官方重要节日,有迎春礼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春之日,皇帝亲率三公九卿等官员,前往东郊迎春,以劝农耕。
此后,立春习俗不断传承发展,增添打春牛、咬春等民俗活动,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习俗
立春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迎春: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东郊迎春现场图片来源于中国文明网
打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人们用鞭子抽打春牛,寓意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巫术意义。在山东民间,人们会争抢春牛土,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打春牛活动现场
打春牛开始了
鞭打春牛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咬春:主要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南方流行吃春卷。吃萝卜可解春困、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图片来源新华社
躲春:立春气候交接,新气场可能对部分人群不利。此日不能有口舌之争,需心平气和,有的地方还忌讳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
燂春: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孩童跨火,蕴含平安成长美好祝愿。仪式后孩子吃“春茶”。
佩燕子:陕西一带习俗,早在唐代形成。因燕子是报春使者、幸福吉利象征,立春当天人们在胸前佩戴彩绸缝制的“燕子”。
贴宜春字画:唐代长安就有此风俗,人们在门壁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如“迎春”“春色宜人”等内容,或给门楣张贴祝愿之词、画《腊梅图》。
春社: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祭神为主,兼有乡邻聚会意思,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春,亦是播种希望的时刻。在新的一年,为自己立下目标,制定计划,用汗水与努力浇灌梦想,期待在未来收获成功的果实。
愿这个立春,为你带来满满的活力与好运。愿你在春天的怀抱里,追逐梦想,不负春光,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视频来源于新华社
文字丨石彬
编辑丨戴佐雪
审核丨施沁雯 谢可欣
主编丨丁宁 王玉莹 崔雅倩
总编丨陈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