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春
自古被视为岁之元、时之始
标志着寒冬敛藏、阳气生发
天地万物自此开启新一轮的荣枯更迭
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太阳黄经达315°,华夏大地正式步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
图源:pixabay
PART.01
立春:天人相应的东方智慧
1.农谚有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此时江淮流域备耕浸种,北方则需防“倒春寒”;
2.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
宜早卧早起、疏肝理气,饮食宜少酸增甘,可食韭菜、春笋等升发之物,亦可饮茉莉花茶以解郁。
图源:pixabay
PART.02
立春三候:生命萌动的自然诗篇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以观天时之变:
一候东风解冻:暖风自东而来,冰河初泮,蛰伏的寒意在涟漪中悄然消融;
二候蛰虫始振:地气渐暖,冬眠的虫蚁感知春讯,于泥土深处微动身躯;
图源:pixabay
三候鱼陟负冰:河面碎冰未散,游鱼已迫不及待浮至水面,宛如背负薄冰起舞。
三候之变,恰似一曲生命的序章,暗合天道循环的深邃哲思。
图源:unsplash
PART.03
立春习俗:以礼迎春的文化传承
1. 祭春祈福
自周代起,帝王率百官于东郊行“迎春礼”,祭祀句芒神(春神),祈愿五谷丰登;
民间亦有“鞭春牛”之俗,以彩土塑牛、击碎劝耕,寄寓“催耕躬身,莫误农时”的殷切期盼。
2. 咬春纳吉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杜甫《立春》)。
图源:小红书@不忘初心
食春饼、啖萝卜谓之“咬春”,春饼裹以时蔬,取“生机卷藏”之意;萝卜脆爽,暗合“咬得草根断,百事皆可做”的民间智慧。
3. 簪花戴彩
唐宋时盛行“春幡”习俗,女子剪彩为燕戴于鬓间,男子以青幡佩身,谓之“戴春”,《东京梦华录》载:“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图源:pixabay
PART.04
立春诗语:笔墨间的春意长卷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人日立春》
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立春,是冰雪与繁花的契约,是古老农耕文明对时序更迭的虔诚注解。
值此阳气初升之际,愿你我循四时之律,怀敬畏之心,于耕耘中静待山河向暖,万物共生。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