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不知道是因为天气还是其他的原因,他最近的血压,从130~140mmHg,升高到了140~150mmHg,要不要增加用药量呢?
华子告诉他,先不用急着增加药量。一般来说,血压小幅波动,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威胁,只需要坚持规律用药就好,大多数人的血压在短期内会回归正常范围。只有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时,才考虑进行药物调整。
一、血压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同时人体排汗减少也会使钠离子水平升高,所以在气温降低时,人体血压趋向于升高。此时如果收缩压升高幅度不大(少于10mmHg),不用急于调整用药,因为随着机体对温度的适应,大多数人的血压可能在2周内恢复正常。
在遇到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探亲访友以及聚会增多,会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以及影响睡眠,也有可能导致血压出现波动,但也会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不过当中青年人的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是老年人的收缩压超过150mmHg,而且持续2周以上时,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
二、要把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
140/90mmHg是中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是血压控制的“及格线”。但是偏低一些的血压值,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更强。所以只要可以耐受,就建议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理想值是在120/80mmHg左右。
最新的研究表明,只要老年人的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舒张压稍偏高一些,并不会增加疾病风险,而且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偏低的舒张压耐受性也良好,所以在对老年人血压的控制中,以收缩压达标为主,可以忽略舒张压。
但老年人收缩压低于110mmHg,可能会影响器官供血,所以在降压时要注意收缩压不要过低。
三、药物调整是加量还是加药
很多朋友问华子,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想增加降压效果,应该加量还是加药呢?
传统的降压治疗理念,建议先将一种降压药物加至最大剂量,如果仍然不能控制血压,再考虑增加另一种药物进行联用。
现在的降压治疗理念,可以考虑在降压治疗的早期就进行低剂量的多种药物联用,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得到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同时避免单一药物剂量过大的风险,还可以利用不同药物的“互补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中青年高血压常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静息心率过快(大于80)或是肾素水平偏高的血压类型,所以常选择以洛尔或是沙坦/普利为基础,联用地平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高血压常见钠盐敏感的血压类型,所以常选择以利尿剂为基础,联用地平或是沙坦/普利的治疗方案。
要注意的是,普利与沙坦是同类药物,两者不能联用,其中普利有容易引起干咳的不良反应,所以沙坦更为常用。
总结一下,血压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少于10mmHg的轻度波动通常会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不用急于调整用药。只有血压升高较多,或是长期升高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调整。
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