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轻柔地洒在刘大爷的卧室里。68 岁的刘大爷像往常一样,缓缓从睡梦中醒来。然而,这一天却与往日不同,他刚坐起身,胸口便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那疼痛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狠狠地刺进他的胸膛。刘大爷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心脏可能又出问题了。刘大爷患有心脏病多年,家中常备着速效救心丸,这药就像是他的 “救命稻草”,每当身体不适时,他总会依靠它来缓解症状。于是,他强忍着疼痛,颤抖着双手从床头柜上拿起速效救心丸,迅速倒出几粒含在舌下。
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胸口的疼痛却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刘大爷的心里开始有些慌张,他以为是药量不够,便又连续含服了几次。然而,情况并没有如他所愿,疼痛依旧如影随形,甚至愈发强烈。刘大爷想要呼救,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一点声音。
此时,刘大爷的儿子在隔壁房间发现父亲今天起得格外晚,心里有些担心,便起身来到父亲的卧室查看情况。推开门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父亲脸色苍白,满头大汗,虚弱地躺在床上。儿子赶忙上前询问情况,刘大爷用微弱的眼神向他示意自己的不适。儿子不敢耽搁,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将父亲送往医院。
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刘大爷被确诊为急性心梗。然而,医生却遗憾地告诉家属,由于刘大爷在家中多次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无疑给后续的治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刘大爷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中。
速效救心丸,这个被许多人视为 “救命神药” 的药物,为何在刘大爷身上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让他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速效救心丸的相关知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救命神药” 速效救心丸,你真的用对了吗?
速效救心丸,这款家喻户晓的药物,自 1982 年由我国著名药学专家章臣桂教授研制开发并上市以来,已经陪伴了无数患者走过了 40 多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凭借着独特的疗效,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川芎,就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 “管道疏通工”,能够增加冠脉血流,改善血管微循环,让血液在血管中畅通无阻地流动。而冰片则如同一位得力的 “助手”,它能够促进川芎的吸收,使药效发挥得更加稳定。这两种成分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出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对于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简直就是 “福音”。它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身上的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让患者在病痛中得到一丝慰藉。
然而,要想让速效救心丸充分发挥它的神奇功效,服用时可是有不少讲究的。
精准把握服药时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了解自己心绞痛发作的规律至关重要。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熟悉猎物的行踪一样,患者要敏锐地捕捉到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当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就如同收到了危险的警报,此时应毫不犹豫地立即含服速效救心丸。因为在心绞痛发作的初期,及时服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服药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就像在火势刚刚燃起时及时扑灭,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药物的剂量就如同天平的砝码,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在使用速效救心丸时,不同的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剂量。如果是用于预防冠心病、心绞痛,每次的使用剂量一般为 4 粒,每日 2 到 3 次,这个剂量就像是给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而当疾病发作需要进行治疗时,每次则需要服用 6 粒,每日 3 次,这个剂量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如果是遇到急性发作的紧急情况,剂量则需要增加到每次 10 到 15 粒,就像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时,需要集中火力进行反击一样,加大剂量才能迅速缓解症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采用正确服药方式
服药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药物能否快速发挥作用。速效救心丸应采用舌下含服的方式,这就好比是为药物开辟了一条 “绿色通道”。舌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物通过舌下含服,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肠胃、肝脏代谢的过程,减少了药物降解的损失,使药物能够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如果病情较为紧急,还可以将药物捏碎后含服于舌下,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让药效更快地发挥出来。
选择合适服药姿势
服药时的姿势也不容忽视,它对病情的缓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议患者采取坐姿服药,这是因为坐姿能够让心脏的负担相对减少,有利于缓解病情。想象一下,当心脏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状态时,它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与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对抗疾病。而不建议患者平卧或站立服药,平卧可能会导致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站立服药则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就像在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改变速度或方向,可能会导致车辆失控一样。
谨慎对待长期服用问题
虽然速效救心丸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并不建议将其作为长期预防心梗的用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主任药师邱葵指出,速效救心丸内的冰片成分长期使用会耗气伤阴,容易让心脏功能减退,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就好比过度使用一件工具,会导致工具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尤其是对于两类人群,一定要谨慎服用。
一类是脾胃虚弱的人,他们的脾胃功能本就比较脆弱,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腹泻等症状,让消化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就像一个脆弱的花瓶,稍微受到一点外力就可能破碎。另一类是低血压患者,由于速效救心丸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本身血压就低的人群服用后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心梗发作时,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该如何抉择?
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胸闷、胸痛就像是如影随形的 “恶魔”,随时可能找上门来。因此,他们的身边通常都会备着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希望在关键时刻能够派上用场。然而,当患者出现急性剧烈胸痛,怀疑是心梗发作时,究竟应该服用哪种药物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心梗发作时,无论是速效救心丸还是硝酸甘油,都无法起到根本性的治疗作用。这就好比面对一场熊熊大火,一杯水和一桶水都无法将其扑灭一样。如果是心绞痛发作,那么首选的药物应该是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作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急救心绞痛药物,它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在舌下含服后,短短 2 到 3 分钟即可起效,5 分钟就能达到最大效应。就像一位训练有素的消防员,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赶到现场,展开灭火行动。而且,截至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证实速效救心丸与硝酸甘油等效或优于硝酸甘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刘健教授刊文提醒,心绞痛发作时,建议患者要坐在有背靠的椅子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这样的姿势能够让患者在服药的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减少因体位改变而带来的不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硝酸甘油。如果患者经常出现低血压、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以及有脑出血病史等情况,则不建议使用硝酸甘油。这些患者就像是对某些药物过敏的人一样,不能随意使用硝酸甘油,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心绞痛发作时,身边没有硝酸甘油,或者患者存在上述禁忌情况,那么可以选择速效救心丸作为应急备用。但需要提醒的是,在胸痛发作超过 15 分钟,或是服药 3 次后症状仍旧无法缓解的话,就应该警惕是急性心梗的发生。此时,必须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因为急性心梗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速效救心丸的 “隐藏技能”:除了心绞痛,还能 “对付” 这 5 种疾病
速效救心丸的作用可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心绞痛,它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缓解风寒头痛
当我们受到风寒侵袭时,常常会出现头痛的症状,那种疼痛让人苦不堪言。而速效救心丸内的川芎成分就像是一位 “止痛高手”,能够有效地缓解风寒所致的头痛。服用药物后,头痛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让我们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新恢复精神。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头顶的乌云,让阳光重新照耀下来。
改善颈源性眩晕
颈椎病变常常会导致头晕目眩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速效救心丸在这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川芎这味药具有独特的药性,可升可降,它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 “推拿师”,能够将颈部的瘀滞打通,让气血顺畅地上行到头部,从而缓解头晕症状。服用速效救心丸后,患者会感觉头晕的症状逐渐减轻,身体也变得更加轻松。
减轻原发性痛经
对于女性来说,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困扰。在排卵时,子宫内壁会产生前列腺素,这种物质会促进子宫收缩,从而诱发痛经。速效救心丸就像是一位贴心的 “闺蜜”,它能够调节子宫内壁的血液供应,减少前列腺素的影响,从而减轻痛经症状。让女性在生理期能够更加舒适地度过,减少痛苦和烦恼。
缓解肾结石、肾绞痛
肾结石和肾绞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速效救心丸中的川芎成分能够对平滑肌起到扩张、解痉的作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输尿管的 “大门”,让输尿管扩张,使上尿路结石能够很快排出体外,从而解除肾结石所致的肾绞痛、输尿管绞痛症状。让患者在疼痛中找到一丝解脱,重新恢复健康。
辅助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与湿热内蕴、毒邪搏结,壅滞肌肤密切相关。而速效救心丸正好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它内里的冰片还能对感觉神经产生轻微的刺激作用,就像一位温柔的按摩师,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皮疹消退。在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速效救心丸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刘大爷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虽然在特定的症状下能够起到救命的作用,但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避免因为错误的使用而带来不良后果。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能够对这两种药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不要盲目自行用药,而是要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