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能考中举人,已经很不容易。能高中状元,已经算是祖坟冒烟了。而如果能名列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就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这其中最特别的就是探花了。无论是状元还是榜眼,其实都只看才华。唯独探花,因为是一甲最后一名,才华可以差一些,但是颜值一定要到位。
毕竟这排名是皇帝说了算,皇帝毕竟也是人,难免会以貌取人。状元、榜眼盯着的人太多了,至于探花,虽然也有人盯着,但是毕竟是第三,只要才华不算太差,也没人会多嘴。
这就导致了一个怪现象:往往探花都是英俊潇洒、相貌出众之人,可谓是才貌双全。
但是在乾隆朝却出了这么个例外,乾隆皇帝钦点了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当探花。这又是为何呢?
寒窗苦读,遭遇飞来横祸
这位探花郎名叫刘凤诰,乃是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
刘凤诰出身寒门,自幼丧母,父亲一个人将他拉扯大。既当爹又当娘,十分不容易。
父亲不希望儿子像自己这样辛苦,于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刘凤诰念书。毕竟在当时,参加科举是普通人鱼跃龙门的唯一办法。
好在刘凤诰学习十分刻苦,也十分懂事。他知道家里穷,用不起油灯。因此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一直学习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中间饿了就吃两个面饼充饥。
不得不说,付出终归会有回报的。刘凤诰多年寒窗苦读下来,其文采确实有长足的进步,慢慢在街坊四邻里小有名气。
刘凤诰就是父母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到后来,当地一些名士都听说了有这么一位“神童”,于是纷纷上门拜访。当见到刘凤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学习,却能有如此才华时,都感到震惊。
于是这些人一合计,让刘凤诰进了当地很有名的一间书院学习。他们当时根本想不到,这个决定却害了刘凤诰。
刘凤诰原本就很有天赋,进了书院后可谓是如鱼得水,他的学问和才华都是不断进步。他写出的文章经常被书院的先生拿来当范文。
那个年代,能进书院学习的,除了极少数像刘凤诰这样有天赋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这些人大多是些纨绔子弟,读书不用功,但是却很喜欢仗势欺人。
此外,他们还很喜欢攀比。明明没啥本事,却一个个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也不知道他们这自信是哪里来的?
结果教书先生一再夸奖刘凤诰,并用他的文章作范文,刺激到了这群纨绔子弟脆弱的自尊心。他们一商量,决定给刘凤诰一点颜色瞧瞧。
别说,这群人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做些鸡鸣狗盗的事情却无师自通。他们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身夜行衣,然后趁着天黑,跑进刘凤诰的房里,将正在埋头苦读的刘凤诰一顿胖揍。
不过由于当时人多手杂,也不知道是谁没掌握好力道,竟然伤到了刘凤诰的眼睛。只见刘凤诰的眼睛血流不止。
这群孩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当即吓到了,接着便一窝蜂地跑掉了。
这事情到最后自然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毕竟那些孩子的家庭背景深厚,书院也不方便得罪对方。而自此以后,刘凤诰的一只眼睛便废了,成了“一只眼”。
此事对于刘凤诰的打击不可谓不大,此前的他相貌清秀,一表人材。现在却破了相,想娶媳妇都难了。更何况,一只眼睛看东西,和两只眼睛看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过刘凤诰不是一般人,他用了半年时间就从此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此后他学习更加发奋刻苦,因为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情况,想要改变命运,摆脱这些不幸,只有科举一条路了。
俗话说得好“苦难是成功的阶梯”,几年后刘凤诰便以文采闻名江西,人称“江西大器”。
君臣斗智,乾隆亲赐探花郎
经过多年求学,刘凤诰觉得自己的火候到了,于是信心满满地去参加科举考试。
他一路过关斩将,秀才、举人皆是轻易拿下。最终,刘凤诰站在了殿试的考场外,只要拿下殿试,多年的夙愿便可达成。
然而这殿试也是最难的,因为殿试的主考官正是乾隆皇帝。古人对于皇帝有着天然的畏惧心理,虽然刘凤诰对于自己的才华很有信心,但是他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能否被皇帝看中。
此外,他对自己的相貌也不自信。虽然科举是以才取士,但是没听说哪个进士是“一只眼”的。万一皇上因为容貌问题,让他不中,又该怎么办?
在这样的患得患失中,刘凤诰走进了考场。
第一次参加殿试,加上又只有一只眼睛看东西,写起文章来比较吃力,刘凤诰有些发挥失常。倒不是他写的文章不太行,而是他写得太慢了。
眼看太阳快下山了,刘凤诰的文章还没写完。按理说到点了,该收卷了。好在礼部尚书常青是个厚道人,他觉得刘凤诰此人身残志坚,一只眼睛写文章自然要比常人慢一些。于是破例允许其将文章写完,还特意命人为其点上蜡烛。
等刘凤诰终于完成考卷,此时已经是深夜了。
不过好在刘凤诰文采斐然,看完他的考卷,考官们一致认为刘凤诰足以排进前十,至于具体排名,还要看皇上的意思。
因为刘凤诰拖得太晚,因此乾隆皇帝阅卷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刘凤诰的文章,乾隆皇帝是越看越喜欢,于是第二天特意召见了他。
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他是打算让刘凤诰做状元的。但是当看到刘凤诰后,乾隆改主意了,打算让他位列二甲进士出身。
乾隆皇帝这人好虚名,所以才会弄出个“十全武功”。同时他还是个颜值动物,因此他手下的大臣们大多相貌出众、气度不凡。
所以,和珅不是胖子,罗勇并非驼背。就连以“长得丑”出名的纪晓岚,其实也只是相貌普通罢了。更何况纪晓岚身上一股书卷气,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乾隆以为纪晓岚已经是他手下大臣里相貌最差的了,结果现在这个刘凤诰还不如纪晓岚。你让乾隆怎么想?
但是科举可是以才取士,乾隆也不能做得太明显,否则会落下个“以貌取人”的坏名声。这是喜好虚名的乾隆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名正言顺地将刘凤诰赶出前三,乾隆打算好好为难刘凤诰一番。
他对刘凤诰说道:“朝廷用人,只看才能,不看其他的。听说昨天你是最后一个交卷的,早就过了交卷时间。所以朕要好好考校一下,看你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你可有意见?”
刘凤诰闻言,心中苦笑不已:谁敢对皇帝有意见?他只得答道:“臣没意见,一切都听陛下的。”
乾隆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说道:“你听好了,朕的上联是‘独眼不能登金榜’”。
刘凤诰一听,就明白皇帝是在嫌弃他的独眼。不过刘凤诰也不是轻言放弃之人,他吃了那么多苦,付出了那么多才走到这一步,不试一试又怎么甘心?
他略微思索,便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说他一只眼,没资格金榜题名,踏入仕途。于是刘凤诰巧妙地回答乾隆,即使只有半轮圆月也能照亮大地,他一只眼睛又如何不能登堂入室,为朝廷效力呢?
乾隆闻言感到惊讶,因为刘凤诰不仅对上了对子,更是对他进行了巧妙的回击。
这下子乾隆不敢再小看刘凤诰,打算拿出点真本事了。他说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这上联包含东西南北以及四方星辰,最后那“摘星汉”,说的正是乾隆自己。也只有贵为天子的乾隆才有资格摘星取辰。
刘凤诰略一思索便答道:“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刘凤诰用春夏秋冬对应东西南北,用花朵对应星辰,这都不算特别的。但是他最后那句“臣本探花郎”就有意思了。乾隆是天子,天子摘星,而刘凤诰则说他是探花,也就是臣子。用臣子对天子,实在是巧妙。
而且刘凤诰言外之意是“陛下,我也不容易,状元我不敢奢望,要不赏个探花吧?”
乾隆明显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于是大笑道:“妙,实在是妙,那朕就如你所愿。这探花就是你了。”
刘凤诰闻言大喜过望,急忙谢恩道:“吾皇英明,谢主隆恩。”
很快,殿试上的事情就传了出去。一时间君臣二人的事情被人们传为佳话,人们在称赞乾隆大度的同时,更是对刘凤诰的智慧称赞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