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要让纪晓岚出丑,没想到纪晓岚对了一个下联,让和珅被乾隆处罚了。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创作了超过四万首诗歌。他对文学的热爱程度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每天都要写上几首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位皇帝虽然写了一辈子的诗,但诗词水平却并不高。著名学者钱钟书曾评价说,乾隆的诗作"又酸又腐,读起来令人作呕",可见其文学水平确实有限。
正是因为乾隆皇帝对文学的热衷,朝中许多官员也都以能写会对作为荣耀。在乾隆朝中,文采出众的大臣们经常会在宫中举行诗词唱和、对联比试等文学活动。
而在这些善于吟诗作对的文臣中,和珅与纪晓岚的名气最大。这两位大臣不仅都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更是因为才学出众而得到乾隆的赏识。
和珅在乾隆朝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同时担任着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等多个重要职务。他还兼任内务府总管一职,掌管着皇室内部的各项事务。
相比之下,纪晓岚虽然才华横溢,但官职却远不及和珅。在朝廷中见到和珅时,纪晓岚还需要按照规矩向其行礼。
乾隆对待这两位臣子的态度也大不相同。和珅因为善于揣摩圣意、办事老道,深得乾隆信任,即便有些小过错也能轻易获得宽恕。
纪晓岚虽然文采斐然,但因为性格耿直,不善于讨好上司,所以仕途并不顺遂。不过他的才学确实出众,在文坛上享有盛名,连乾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才能。
在清朝的官场上,单纯的才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珅能够位居高位,除了才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深谙权术之道。
乾隆重用和珅,表面上看是因为其能力出众,但实际上更看重的是他对皇权的绝对服从。这种统治思维,也反映了清朝后期吏治逐渐腐败的根源所在。
当时的朝堂上,经常会发生和珅与纪晓岚斗才的情况。每当这种时候,其他官员往往会选择站在和珅一边,以此来讨好这位权势滔天的大臣。
这种现象折射出了清朝官场的复杂生态,也暗示了后来发生的"三斤四两五花肉"这场对联较量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乾隆皇帝与众位大臣觥筹交错,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场宴会本是为了庆贺朝廷新政颁布,却意外成为了一场文字较量的舞台。
席间摆满了御膳房精心准备的珍馐美味,其中一道红烧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和珅看着这道菜,突然提议要出一个上联来助兴。
和珅选择了这道红烧肉作为题材,当众吟出了"三斤四两五花肉"这个上联。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际上格律工整,数字递进,颇有文字游戏的趣味。
在场的大臣们立刻对和珅的才思发出赞叹之声。许多官员纷纷称赞这个上联构思巧妙,字字珠玑。
对于和珅来说,出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上联自有深意。这个上联表面上是在描述一道菜品,实际上暗含机关,等待他人落入文字陷阱。
大臣们开始催促纪晓岚对下联,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纪晓岚身上。就连乾隆皇帝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等待着这位文名远播的大臣如何应对。
纪晓岚面对众人的目光,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他不慌不忙地继续品尝眼前的美食,仿佛并未将这场文字较量放在心上。
过了一会儿,纪晓岚放下筷子,望着桌上的葱花,不慌不忙地对出了"五两六钱七把葱"这个下联。这个下联同样使用了数字递进的手法,对仗工整,看似轻松写意。
然而,纪晓岚的这个下联立即引起了在座大臣们的非议。众多官员认为这个下联不够恰当,理由是葱花这样的普通食材怎么可能值那么多钱。
就在众人纷纷指责纪晓岚的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刘墉突然开口说话了。这位同样以才学著称的大臣的一番话,让整个事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刘墉是一位高级官员,在朝中同样以才学出众著称。他的发言揭露了一个重要事实:御膳房的账目中确实记载着价值不菲的葱花。
这番话一出,整个宴会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那些刚才还在指责纪晓岚的大臣们,此时全都闭上了嘴。
原来,纪晓岚这个看似荒谬的下联,实际上暗指了御膳房中存在的贪腐问题。御膳房竟然会用五两六钱的高价采购普通的葱花,这显然是账目造假的证据。
和珅作为内务府总管,御膳房的一切开支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当刘墉点破这个问题后,和珅立即向乾隆皇帝下跪请罪。
在清朝的官场制度中,内务府总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这个职位不仅掌管皇室内部事务,还负责管理皇室的财政开支。
和珅虽然表面上对御膳房的贪腐表示不知情,但作为主管官员,他难辞其咎。他急忙解释说这都是下面的奴才们擅自为之,自己并不知情。
乾隆皇帝对和珅一向信任有加,即便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也并未对他进行严厉处罚。这种纵容的态度,也反映出了乾隆后期的治理弊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