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在多子女家庭中,总有那么一个孩子,默默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他们或许是出于孝顺,或许是出于责任感,但最终却常常发现,自己的付出不仅未被感激,反而成了兄弟姐妹推卸责任的借口。
更令人心寒的是,那些平日里对父母不闻不问的子女,偶尔出现一次,便能赢得满堂喝彩。
而那个常年守在床前、端茶送水的人,却因为一次疏忽,被指责为不孝。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往往让那个最孝顺的孩子,最终心灰意冷。
1、兜底子女,十有八九并不受宠
电视剧《人世间》中,雷佳音饰演的角色曾说:
“有一种孩子,从小聪明伶俐,考上名校,毕业后在大城市闯荡,事业有成,风光无限。
可父母生病时,他们只能匆匆打个电话,寄点钱回来,连陪床的时间都没有。
另一种孩子,成绩平平,毕业后留在家乡,找份普通工作,收入不高,但每天都能回家吃饭。
等父母老了,他们能随时照顾,陪着聊天、散步,甚至端茶送水。”
期望子女孝顺本是人之常情,但若过分依赖,反倒让亲情变了味。
做人,最重要的是平衡。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
对父母太好,伤的可能是自己。
邻居李阿姨自退休后,便一心扑在照顾年迈的母亲身上:
每日三餐精心准备,起居洗漱无微不至,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
然而,母亲却总是不满,嫌饭菜太淡,怪她不够耐心,甚至在外人面前抱怨:“她整天围着我转,可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李阿姨委屈至极,她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母亲满意呢?
有人说:“李阿姨做得还不够,要是她再细心点,再耐心点,母亲就不会抱怨了。”
可即便李阿姨做到极致,难道就真能换来母亲的认可吗?
不,不会的!
所以,才有了那天母亲当着亲戚的面,冷冷地说:“你对我好,不过是为了图个好名声!”
人生在世,亲情也不能毫无底线。
对父母太好,换来的反倒是他们对你的不在意。
付出的久了,就没人会在意你的辛苦。
这样的牺牲,不过是徒劳无功。
2、尽心付出,却承受了各种误解
“有时候,别人问我怎么就这么死心塌地地照顾父母,甚至不惜承受他们的误解和责备?说实在的,我能有啥办法,根本没得选啊。”
朋友小林苦笑着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
他家兄弟姐妹三人,大姐早早嫁到了外地,生活富足,每年只在过年时匆匆回来一趟,带些礼物,住上两天便离开;
弟弟则在大城市打拼,事业风生水起,偶尔打个电话问候,却从未真正分担过家里的琐事。
再看小林,留在了家乡的小城,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收入勉强够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可偏偏因为住得离父母最近,照顾老人的担子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不可否认,在多子女家庭中,往往是那些最容易被忽视、最不被偏爱的孩子,最终成了默默承担一切的人。
一方面,他们离父母近,方便照顾;另一方面,其他兄弟姐妹总觉得“有人”在管,即便自己条件优越,也从未想过主动分担这份责任。
再加上有些父母本身存在偏心的心理。
就拿小林家来说,他父母总是念叨大姐远嫁他乡不容易,弟弟在大城市打拼压力大,满心都是对他们的体谅和心疼。
却唯独对小林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对他横加指责。
可小林又能怎样?
父母年迈,他狠不下心不管,只能咬着牙,独自咽下所有的委屈和心酸,继续扛起这份责任。
他知道,自己尽心尽力的付出,未必能换来理解,但他依然选择默默承受,只因为那是他的父母,是他无法割舍的牵挂。
可谁又能明白,这种不公平的安排,早已让那个默默“付出”的孩子,心里积满了说不出的苦楚和寒心?
3、照顾越多,反倒更受家人埋怨
中国老话常说:“多劳多得,少劳少怨。”
然而,在一个家庭里,付出越多的子女,往往越容易被父母忽视,甚至埋怨;
而那些偶尔露面的子女,反倒成了父母口中的“孝子孝女”。
人性本就如此。
前些年,邻居家有位大姐,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放弃了外地的工作机会,搬回老家和父母同住。
她每天起早贪黑,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陪父母看病,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她以为自己的付出会让父母感到欣慰,可没想到,父母却总是对她挑三拣四。
“今天的菜太咸了,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看看你妹妹,人家虽然不常回来,但每次回来都带那么多好东西,你呢?整天在家也没见你有多大出息!”
大姐心里委屈,却不敢反驳,只能默默承受。
有一次,妹妹从外地回来,带了几盒保健品,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
“还是小女儿贴心,知道我们喜欢什么!”
大姐听了,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
她不明白,自己日复一日的照顾,为什么换不来父母的一句认可,反倒成了他们埋怨的理由。
《礼记》有言:“过犹不及。”
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在家庭中的付出也是如此。
你越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越会觉得理所当然;而那些偶尔的关心,反倒成了他们眼中的“珍贵”。
对这样的父母,越付出,越心寒。
因为他们只看到你的不足,却看不到你的辛苦;只记得别人的好,却忘了你的付出。
亲情的天平一旦倾斜,付出再多也换不来公平。
最终,那个最孝顺的孩子,往往以彻底心寒收场。
这世间最伤人的,不是外人的冷漠,而是至亲的漠然与辜负。
多子女家庭的养老,不该成为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应是全家人的共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