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青藏高原上新春喜庆氛围正浓,西宁市内,庙会、灯会热闹非凡。然而,在距离西宁150多公里的青海湖畔,一群年轻的铁路职工,正在呼呼的风中感受新春。

  “风太大了,吹得我呼吸都困难!”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房建生活段哈尔盖房建维修综合车间职工鲍郁财顶着大风,冲身旁的同事大喊,他的声音没飘多远,就被大风吹散,工友王明伟只看到他的面罩里呼出阵阵热气。

  青海湖已经冰封,一些冰块被吹到岸边形成绝美冰堆,但这群铁路工人却没空欣赏这梦幻的场景,他们在寒风中碎步快走,仔细检查邻线站房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青海湖周边树木稀少,广袤的区域毫无遮挡,狂风在这里畅行无阻。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多达150余天,最高瞬间风力可达25米/秒。

  为确保铁路线周边站房设备设施在大风中安全稳固,避免构筑物附属设备被吹入火车股道,影响列车安全运行,哈尔盖房建维修综合车间专门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防风小组”。这个小组由瓦工牵头,电工、管道工、电机钳工等多个工种共同参与,大家各司其职、紧密协作。

  每逢春运等重要时段,他们都会加大对管内邻线房建设备、构筑物、房屋屋面等1万余件设备设施的检查力度。

  时针拨回到1月31日早上9点。青海湖边的天色还未全亮,“防风小组”就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了。

  车间副主任马德英看了一下智能手表上的数字,室外气温已经低至零下17℃,站台上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像刀刮,他摘下一只手套,拿出任务清单,向已经列队完毕的“防风小组”布置任务。


  “防风小组”在作业前进行任务下达及注意事项提醒。(受访单位供图)

  “现在阵风5级,风速26千米/小时,今天天气状况相对较好,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站区彩钢房屋面、室外装饰物、站房门窗等所有房建设备设施进行防风揭检查,一定要确保在大风天气下所有设备设施都能正常运行。出发!”短短几句话讲完,马德英拿着任务清单的手已经冻得通红,他拿起笔在任务清单上歪歪扭扭地记下出发时间,就急忙把手塞回手套。

  “防风小组”的巡检工作从脚下的站台地砖开始。有人检查屋面,有人检查线路,还有人检查窗框。“大家常开玩笑,青海湖边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从春刮到秋,另一场从秋刮到春,大风会让很多结构加速老化,所以检查必不可少。”鲍郁财说,“比如这个窗框,可能只是窗户合页松了,在其他地方都不会在意,而在这,很有可能窗户就会飞出去,给来往列车安全行驶带来隐患。”

  检查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40分。上午的检查任务完成,“防风小组”的成员们也都被“冻透了”,回程的车上大家一言不发。“不是不想说,而是脸被冻僵了,说话都含糊。”工长魏洛加揉着脸说。

  回到工区卸下装备,大家围坐在餐桌前,此时的魏洛加已经“满血复活”,他一边吃着午饭,一边还在和同事们交流上午检查的细节:“今早站房部分的检查基本完成了,不过我发现有两个地方的室外墙皮已经鼓包了,下午你们接着检查剩下的部分,小邹跟我搭把手,我俩去处理一下墙皮鼓包。”


  工人们在检查站房的窗户。(受访单位供图)

  晚上8点40分,经过一整天的忙碌,“防风小组”完成了所有设备的检查,头顶星光,他们陆陆续续回到工区。马德英在巡检日志本上详细记录当天的工作成果:“今日完成哈尔盖站区防风揭检查,其中门窗362组、房屋及屋面62间;站台帽石、安全线、盲道地砖……”

  窗外,狂风吹在黄色的草原上,卷着枯草叶打在站房玻璃上,发出噼啪的声响。今年大年初三至大年初七,这个年轻的“防风小组”还将奔赴车间管内的天峻、茶卡等5个风力较大的站区,开展防风检查。“人家是追风筝的人,我们是追风的人。”鲍郁财说。

  风声呜呜,年轻的工人们准备休息,一觉醒来,他们将再次迎接风的洗礼。(记者王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