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有网友发帖称,韩红基金会账务公开打了谁的脸?在韩红基金会拿工资的共有56人,人均工资107896元。这个工资并不算高,月薪8000左右。韩红一腔热血投身于公益事业,不可能要求其他干活的人都是义务劳动,毕竟每个普通人身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首先一定要有收入,才有可能去帮助其他人。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显示,本基金会工作人员总数、工资总额、人均工资。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基金会共有领薪职工56人,其中理事长和秘书长各1人,秘书处3人,项目中心26人,合作发展中心7人,品宣中心9人,综合管理中心9人
2023年度本基金会工资总额为6,042,197.78元,其中原理事长工资总额437,350.00元,原秘书长工资总额538,500.00元。2023年度人均工资107,896.39元/年
八、在计算慈善公益活动支出比例、管理费用情况比例时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发生额
上年度实际收入合计96,761,235.67
调整后的上年度总收入96,761,235.67
本年度总支出105,309,537.15
本年度用于慈善活动的支出99,726,888.11
管理费用4,299,333.72
其他支出1,283,315.32
例)本年度慈善活动支出占上年度总收入的比例(占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比103.06%(47.10%)
本年度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4.08%
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度(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
  • 针对此事,网友们纷纷议论,各抒己见。

有网友表示,我很敬佩韩红个人,但是工资表还是让我有些失望,管理人员几十万的年薪太高了。她的团队看来也没有多么的高尚。



有网友评论,公益是可以志愿参加,但公益机构的运行,从组织到财务、到公益项目的日常管理,都不是志愿者可以完成的,都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否则很难持续坚持。本人就在国外公益基金会做过专职工作,我曾经的同事也在另外两家国外公益基金会工作。按照我所了解的国外公益基金会,都是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都按照正常的职业标准发工资。(标准应该比韩红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高不少)。按照公益机构的管理规范,募集公益基金中,是有一定比例用于工作支出,包括人力支出,这个比例根据不同的基金项目,有不同的规定。国家会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审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持续的公益项目,都是需要人员持续参与和运维的,志愿者更多是阶段性参与,而不能持续运维。这就是专职公益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区别。

有网友直言,说句心里话,做慈善事业,理事长工资53万8千元,工作人员月薪8000元工资,已经超过80%的打工者了。如果还有这样的岗位,相信100%的打工者更愿意去做,哪怕更艰苦更危险。

有网友反驳,那你信不信那100%的打工者真的担任这个职务,99%年收入会超过500万



有网友认为,公益归公益,工资归工资,工作人员没有其它收入在此上班有工资很正常的。换成我自己,如果有其它收入,我不会要工资,如果没有其它收入还是要工资的,不可能饿着肚皮去干公益吧

有网友分析,收取10%以下的管理费,这是法律的规定没问题,我记得韩老师在武汉疫情说过,他搞公益不收取一分钱的管理费,搞不懂他是怎么运输的,怎么装卸的?不管任何行业都要养家糊口,收取管理费是一个公益机构维持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本来正正当当的收,为什么非要说不收呢?如果不收的话,这些开支的资金哪里来的?又是从哪个渠道来源支出的?

有网友感慨,能够公开和透明,就是非常难得的,给多给少是视工作辛苦程度而定,明拿总比暗抢要好。

有网友力挺,只要帐公开透明,经得起查,工作人员收工资理所当然的。做得好领高工资也可以,最怕宣称工作人员为义工,帐不公开不透明不能查。

有网友总结,公益机构运转和其他单位运转一样,是有成本的,需要有人去做账,需要有去对接业务,需要有人去管理。如果没有管理成本,这公益事业就无法运转下去,所以大家要理解。



  • 从上述网友的评论和观点来看,有人支持,有人质疑。很显然,质疑的声音认为工资偏高,并不是其他。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社会组织数量超过九十万家,从业人员超过九百万人。其中,基金会数量超过一万两千家。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30元。韩红基金会的员工收入,与之相比,并不算夸张。他们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难道投身公益,就活该比别人过得差?

试想一下,如果公益行业的薪资水平长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谁还愿意放弃高薪工作,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呢?公益行业,恐怕会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放纵“道德绑架”式的舆论,会让真正想投身公益事业的人才望而却步。



说到底,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应该在于韩红基金会员工收入高低,因为工资高低与能力匹配,而更在于公益组织的透明度和运作效率。公众的捐款,究竟有多少真正用在了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有多少被“管理费用”,“运营成本”等名目吞噬?这才是真正扎心的问题。

总之,对于公益组织,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公益事业真正回归初心,让每一份爱心都能落到实处。而一味地让人饿着肚子干公益,显然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来看了,只会让公益夭折,不可持续,更不可能健康发展。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