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明,今年42岁,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
我们村子地处中部山区,交通闭塞,家家户户都以种地和养猪为生。
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但他们一直教育我们:“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出头,就得靠读书。”
我从小学习就很用功,因为我知道,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父母对我寄予厚望,哪怕家里再穷,也会咬牙供我上学。
高中那几年,家里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卖掉了家里养了两年的母猪,甚至还借了不少钱。
但我没让他们失望,高考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
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兴奋没持续多久,现实的难题就摆在了眼前——学费从哪儿来?父母东拼西凑,依旧差了800块钱。
那可是1999年,800块钱对我们家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眼看着大学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父亲背着我去找亲戚借钱,但结果却让他失望透顶。
那年,我考上大学后,父亲先是去了爷爷家。
爷爷今年92岁了,年轻时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家里条件比我们家好很多。
爷爷膝下有四个孩子,除了我爸,其他三个都在外地发展得不错,尤其是我姑姑,嫁到了城里,家里开了个小工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父亲带着一篮子鸡蛋去了爷爷家,一进门就说:“爸,明明(我的小名)今年考上大学了,可学费还差800块钱。您能不能借点钱?等家里粮食收成好了,就还给您。”
爷爷听了,眉头一皱,叹了口气:“我也想帮忙啊,可你也知道,这年头,日子不好过。家里的钱都留着给你弟弟盖房子用呢。再说了,明明是个读书的料,可这读书到底能不能带来出息,还说不准呢。”
父亲垂着头,站在那里不吭声。
这时,姑姑从屋里走出来,听到我们说话,冷笑了一声:“哥,你也太天真了。明明考上大学是好事,可你们家啥条件,你自己不知道?大学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多少钱?到时候还不是得从咱们家再借?你这800块钱我们要是借了,后面是不是还得贴上几万块钱?”
父亲脸涨得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姑姑看他没动静,又补了一句:“再说了,现在不是还有助学贷款吗?让明明自己去申请贷款啊,读书是他自己的事。”
父亲拿着那篮子鸡蛋,低着头走出了爷爷家。
父亲又去了小叔家,可小叔家刚盖了新房,手头也紧,根本拿不出钱来。
几天下来,父亲跑遍了所有亲戚家,但都被拒绝了。
那几天,父亲愁得连饭都吃不下,母亲则偷偷躲在屋里抹眼泪,我知道,他们不想让我看到他们的无助。
就在我们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隔壁邻居张伯知道了这件事。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条件跟我们差不多,养了几头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张伯找到了父亲,说:“老李啊,孩子考上大学是好事,咱不能让孩子因为没钱上不了学。我家前几天有头猪长得不错,卖了能有个千把块钱。你要是不嫌弃,我借你800块钱。”
父亲听了这话,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张哥,这怎么行?你家里也不宽裕,哪能让你出这钱呢?”
张伯摆摆手:“咱们邻里邻居的,谁还不帮一把?再说了,明明这么争气,咱得让他有出息。以后他要是出人头地了,咱村里也能沾光不是?”
就这样,张伯把他卖猪的钱借了给我们家。那天晚上,母亲做了一桌子菜,虽然只是些简单的家常菜,但父母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父亲还拿来一瓶珍藏了多年的白酒,跟张伯喝了个痛快。
我带着张伯借来的800块钱,去省城报了到。
从那以后,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不能辜负父母,也不能辜负张伯的这份恩情。
大学四年,我利用课余时间打了三份工,发传单、饭店端盘子、给学生补课,尽量减少家里的负担。
毕业后,我顺利考上了公务员,在省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还娶了一个同事,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恩人——张伯。
去年,张伯家的老房子塌了一半,他住的屋子外面下大雨,屋里就漏小雨。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赶回了老家,带着妻子去看望张伯。张伯见到我,乐呵呵地问:“明明啊,回来啦?在城里过得还好吧?”
我看着张伯瘦削的脸,心里一阵酸楚:“张伯,您怎么不早跟我说房子塌了呢?我现在不差钱,您有啥事就直接告诉我。”
张伯摆摆手:“哎呀,房子漏点雨算啥呢?我这一辈子穷惯了,住哪儿不是住?”
我听了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回到家后,我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张伯盖一座新房子。妻子很支持我的决定,她说:“当年,要不是张伯帮你,你可能就没今天了。咱们现在有能力了,帮他是应该的。”
我联系了村里的建筑队,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张伯的新房就盖好了。那天,张伯站在崭新的屋子前,眼眶湿润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明明啊,你没让我失望,你真是个好孩子。”
至于爷爷和姑姑,后来知道我混得不错,也曾想找我借钱做生意,但我没有答应。
不是我小气,而是我觉得,有些人只会锦上添花,却不会雪中送炭。
父母的生活,我一直尽心尽力照顾,但对于爷爷和姑姑,我只能做到问心无愧。
如今,腊月二十二了,快过年了。母亲早早打电话让我回去,说张伯一家也会来吃团年饭。我看着手边准备好的年货,心里满是感慨——有恩必报,是父母教给我的道理,而做人要知感恩,是张伯让我明白的。
今年的年夜饭,我一定会亲自敬张伯一杯酒,告诉他:“张伯,您当年的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