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9点不到,身着蓝色马甲的张宛青跟往常一样,第一个抵达服务亭。

这里是豫园,上海文化地标之一。每年春节,这个被称为“上海最有年味”的地方,都会成为中外游客游览上海的必来之处。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客流高峰,在豫园商圈V站志愿服务亭,张宛青和她的志愿者伙伴们,每年如一日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民物品、问询服务、紧急情况救助,以满腔热忱迎接八方来客。


张宛青今年76岁了,有一个三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社区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2020年,张宛青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我总是习惯提前一个小时到。”原先住黄浦的张宛青,几年前因为旧改而搬到浦东居住。遥远的路途并没有打消张宛青做志愿者的决心。“我们年纪大了,宁愿早到,就怕迟到。”


早到并不是坐着等开门。对张宛青而言,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扫街。“游客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哪里可以寄存行李,旅游大巴停哪里,豫园里绿波廊怎么走,张小泉怎么走……自己不把周边最新的情况实地考察清楚,怎么能帮助他们呢。”每次服务亭有新人来,张宛青都会不厌其烦地带着他们走一圈,一旦有最新资讯,张宛青都会整理好后发在群里和大家分享。


热心,似乎是一直挂在张宛青身上的“标签”。从上海钟表有限公司日月眼镜厂(原眼镜二厂)市场部总经理的岗位上退休后,她就加入了南京东路街道龙泉居民区志愿者队伍,同时还担任居委会兼职委员、楼组长,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她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与居委干部一起巡逻、铲小广告、捡垃圾,哪里有需要,她就在哪里。

身为街道、居委为民服务活动的“常客”,张宛青发挥自己的专长,十八年来,为社区居民、楼宇白领修理了两千多副眼镜,从未收取过修理费、工本费。她还是一位文明指路队队员,不管刮风下雨、天冷天热,都准时出现在南京路步行街,为来往游客行人指路。2019年起,上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张宛青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要求家人都要严格做到垃圾分类后才能丢弃。她还主动请缨,担任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无论严寒酷暑都守着垃圾箱房,指导居民如何垃圾分类,并带头清扫垃圾,保持周边环境整洁。


对于张宛青退休后这份忙碌且没有薪水的“工作”,儿孙们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家人们都会一起想办法、出主意。


在张宛青的影响下,女儿积极参与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志愿者工作,每两周一次利用双休日,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做心理咨询。到了寒暑假,孙子也会与张宛青一同出现在志愿服务亭,成为一名蓝色“小马甲”。

作为黄浦区“最美家文明联盟”家庭志愿者之一,600个小时,是张宛青去年一年志愿服务在岗的时长。每次走进志愿服务亭,张宛青都会觉得自身价值也提高了。蛇年新春,除了祝福家人和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张宛青内心还藏着一个愿望:“希望这里成为‘全球最红的志愿者服务亭’。”

记者 / 刘艺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区妇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